[发明专利]一种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60375.3 | 申请日: | 202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00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周童;田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37/02 | 分类号: | A01N37/02;A01N31/02;A01P19/00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梨小食心虫 性诱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有效成分包括顺‑8‑十二碳烯基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基乙酸酯、反,反‑8,10‑十二碳二烯醇、十二烷醇、十四烷醇,其中,各成分比例为:顺‑8‑十二碳烯基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基乙酸酯:反,反‑8,10‑十二碳二烯醇:十二烷醇:十四烷醇=95:4:10~100:1~15:1~5。同时公开一种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用于诱捕梨小食心虫的应用。通过本发明,在现有诱集活性最佳的梨小食心虫信息素重量组成比例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增效剂配制而成的改良性产品,基于增效剂对原有性信息素组分混合物的协同作用大大提高了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雄蛾的诱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植物保护领域。
背景技术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也称东方果蠹蛾、桃折梢虫,是全球范围内皆有发生的果树害虫,主要通过钻蛀果树枝梢和果实造成危害。和大多数害虫一样,梨小食心虫主要是通过使用杀虫剂来控制的,由于梨小食心虫的钻蛀危害以及转主危害等习性,使传统的喷施化学农药手段起到的防治效果大为降低;同时,频繁的施药不但增加了经济和劳动力投入,而且造成的农药残留和“3R”等问题对果农身体健康和果园生态环境都会带来危害。
昆虫性诱剂由于其专一、高效、无污染等特点,近年来在昆虫的种群监测、干扰交配以及大量诱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应用的研究中,迷向和诱集技术是最为活跃的两个领域。1979年Carde等利用EAG和CG-MS等技术研究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得到4个组分,包括顺-8-十二碳烯基乙酸酯(Z8-12:Ac)、反-8-十二碳烯基乙酸酯(E8-12:Ac)、顺-8-十二碳烯-1-醇(Z8-12:OH)和十二碳-1-醇(12:0H)。之后,通过大量田间实验证明Z8-12:Ac、E8-12:Ac、Z8-12:OH这三种组分在按特定比例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的行为反应最为强烈,。在这些研究基础之上,以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为主体的性诱剂已相继商品化并投入生产应用,目前市售梨小食心虫诱芯种类很多,相应产品种类也在不断开发,主要成分的比例在一些商品中存在差异,如商品Isomate M和Bedoukian sell含三者的比例为Z8-12:Ac:E8-12:Ac:Z8-12:OH=93∶6∶1,商品RAK5含前二者的比例为Z8-12:Ac:E8-12:Ac=9∶1,商品SEDO sell含三者的比例为Z8-12:Ac:E8-12:Ac=97∶1:2等。赵志国等人对现有主要的几种商品化诱芯进行了田间诱集活性的测试,结果发现商品Pherobio对雄蛾的诱集效果最佳,所含三种信息素成分重量组成比例为Z8-12:Ac:E8-12:Ac:Z8-12:OH=95:4:1,其中Z8-12:OH是梨小食心虫信息素次要组分,本身对梨小无诱集活性,而是作为增效剂以微量添加至性诱剂中,且该增效剂协同作用有限,若增加其浓度则反而会使性诱剂的诱集活性下降。
尽管现有的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对雄蛾的诱捕能力显著,但是雌蛾凭借较强的飞行能力可以多次与剩余雄蛾进行交配维持种群数量,因此当果园的虫害发生严重时,单一使用商品化诱芯的防治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主要还是依赖化学农药完成对梨小食心虫的毒杀,为减少农药的使用,需要开发对梨小食心虫诱集效率更高的信息素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不足,提供了一种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是一种对果园中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防治效果更好的性诱剂,将防治效果提高至可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以减少甚至替代化学杀虫剂的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其特征是,其有效成分包括顺-8-十二碳烯基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基乙酸酯、反,反-8,10-十二碳二烯醇、十二烷醇、十四烷醇,其中,各成分比例为:
顺-8-十二碳烯基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基乙酸酯:反,反-8,10-十二碳二烯醇:十二烷醇:十四烷醇=95:4:10~100:1~15: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03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密封涂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岩芯钻取装置及岩芯钻取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