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材料用水性防火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58266.8 | 申请日: | 202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522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宋飞;邓泽鹏;付腾;郭德明;王玉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D5/08 | 分类号: | C09D5/08;C09D5/18;C09D7/20;C09D161/28;C09D133/00;C09D125/14;C09D131/04;C09D175/04;C09D161/24;C09D163/00;C09D167/08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98 | 代理人: | 麦迈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材料 水性 防火 防腐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材料用水性防火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水性防火防腐涂料按质量份数计,主要包括以下原料组分:15~30份阻燃改性聚磷酸铵,5~15份补充碳源,40~55份粘结剂,1~5份水性防腐剂;其中,所述防腐剂为水溶性铜盐类防腐剂和/或硼类防腐剂。本发明所述的水性防火防腐涂料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无刺激性气味,耐水耐候性能强,防火、防腐效果好,适用于木材、竹材等建筑材料的防火防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用涂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建筑材料用水性防火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针对利用中国授权发明专利CN201310727560.2所公开的阻燃改性聚磷酸铵作为阻燃剂。
背景技术
在建筑材料中,木材的易燃属性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大火安全隐患。涂覆饰面型防火涂料是目前最好的木材防火手段,在木材受火时可以达到延长木材耐燃时间、减缓火势蔓延的目的,以便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扑救,尽可能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目前,国内外饰面型防火涂料的研制还处于起步阶段,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还很多。其中,例如限制透明饰面型防火涂料实际应用的因素包括阻燃剂添加量大、涂层耐候性差、有机溶剂危害环境等。同时,为兼顾木材的防腐性能,对木材进行防腐处理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如何研制出一种防火性能优异、耐候性佳的木材防火防腐涂料成为国内外研究学者亟需解决的难题。
“三源一体”膨胀型阻燃剂是一种集催化、成炭、发泡于一身的新型阻燃剂,凭借各组分间的高度集成,展现出了极好的阻燃效果,成为了目前膨胀型防火涂料的研究趋势之一。将膨胀型阻燃剂应用于阻燃涂料当中具有添加量少、涂层薄、阻燃效果好的优势,被广泛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宾馆、影院、古建筑室内的木质装修用的可燃基材的防火保护和装饰场所的防火保护,也为获得高效阻燃的环保涂层提供了一个有效思路。
本发明申请人在先申请并授权的中国发明专利“阻燃改性聚磷酸铵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申请号:201310727560.2),公开了一类改性聚磷酸铵阻燃剂,不仅具有酸源和气源作用,还可提供碳源效果,能够单独作为阻燃剂应用于高分子材料,且其添加量小,阻燃效果好,制备操作简单方便,易于控制,便于工业化生产。
但是,在上述发明专利实际应用过程中,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目前在针对既有建筑木材的表面涂覆涂料工艺流程中,通常采用了分别涂覆防腐、防火涂层的做法,即通常选择在建筑木材表面涂覆了防腐涂料后,又会覆盖涂覆一层防火涂料。由于目前常采用的防腐涂层大多数为溶剂型(煤焦油、煤杂酚油等),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涂层施工过程中溶剂挥发量巨大,环境污染严重;此外,油性的防腐涂层与水性防火涂料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面,导致两层间结合不好,从而导致防火涂层剥落,大幅影响其防火性能;即便防火、防腐涂层具有一定的结合强度,在防火涂层受火膨胀时,因为没有与木材基体牢固连接,会导致形成的膨胀炭层极易被剥落,严重影响防火效果。同时因防火涂料采用了发明人在先授权专利中所限定的阻燃改性聚磷酸铵作为主要阻燃成分,技术人员无法确定市面上何种防腐涂料与该防火涂料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实际应用中也未发现防腐涂料的选择具有一定的规律,因此造成了上述授权发明专利在建筑木材领域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缺陷。
此外,上述建筑木材的防火防腐施工过程中,涂刷两层对于大规模施工极其不方便,也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材料用水性防火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水性防火防腐涂料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无刺激性气味,耐水耐候性能强,防火、防腐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用由以下技术措施构成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建筑材料用水性防火防腐涂料,按重量份数计,主要包括以下原料组分:
其中,所述防腐剂为水溶性铜盐类防腐剂和/或硼类防腐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582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