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灯杆电气箱短路监测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358132.6 | 申请日: | 2022-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6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 发明(设计)人: | 杜亚宁;李杰;于鹏;田志怀;唐兰香;付晓燕;曹世鲲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52 | 分类号: | G01R31/52;G01R19/00;G01R15/14 |
| 代理公司: | 河北知亦可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15 | 代理人: | 段力 |
| 地址: | 0502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灯杆 电气 短路 监测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智慧灯杆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城市灯杆电气箱短路监测系统,包括短路电流检测电路,短路电流检测电路包括依次设置的电压跟随器U4A、分压电路、双限比较电路、与非门U6,电压跟随器U4A的输入端用于与电流传感器连接,分压电路包括串联的电阻R1、电位器RP1和电阻R2,双限比较电路包括运放U5A和运放U5B,电阻R1的第一端与电源+15V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接入运放U5A的同相输入端,运放U5A的反相输入端与电压跟随器U4A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2的第一端与电源‑15V连接,电阻R2的第二端接入运放U5B的反相输入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城市灯杆电气箱短路监测系统保护不及时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慧灯杆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城市灯杆电气箱短路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的各个城市都安装上了路灯,甚至是偏僻的农村干道上也有着路灯的存在,路灯已经成为当前人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路灯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隐患,例如,路灯电气箱的线路长期使用后,由于绝缘破损引发短路,轻者损坏路灯,重者引起附近物品起火,影响行人安全。因此,亟需对现有的城市灯杆电气箱短路监测电路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城市灯杆电气箱短路监测系统,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城市灯杆电气箱短路监测系统保护不及时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短路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短路电流检测电路包括依次设置的电压跟随器U4A、分压电路、双限比较电路、与非门U6,所述电压跟随器U4A的输入端用于与电流传感器连接,
所述分压电路包括串联的电阻R1、电位器RP1和电阻R2,所述双限比较电路包括运放U5A和运放U5B,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与电源+15V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接入所述运放U5A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5A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电压跟随器U4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与电源-15V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接入所述运放U5B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5B的同相输入端接入所述运放U5A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5A的输出端接入所述与非门U6的第一输入端,所述运放U5B的输出端接入所述与非门U6的第二输入端,所述与非门U6的输出端用于控制路灯的通断电。
进一步,还包括并联的电阻R3和电容C1,所述电容C1的一端接入所述比较器U4A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输出控制电路,所述第一输出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1和继电器K1,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与非门U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继电器与继电器K1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K1线圈的另一端与电源5V连接,所述继电器K1的常闭触点串联的路灯的供电电路中。
进一步,还包括火花检测电路,所述火花检测电路包括比较器U7A、定时电路和计数器U9,所述比较器U7A的同相输入端用于与弧光检测传感器连接,所述比较器U7A的反相输入端与基准电压VREF1连接,所述比较器U7A的输出端与所述定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定时电路的输出端接入所述计数器U9的清零端,所述比较器U7A的输出端还接入计数器U9的时钟输入端,所述计数器U9的进位输出端通过二极管D2接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
还包括二极管D5,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与所述与非门U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
进一步,所述定时电路包括三极管Q3和时基芯片U8,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所述比较器U7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入所述时基芯片U8的触发端,所述时基芯片U8的输出端接入所述计数器U9的清零端,
还包括串联的电位器RP2、电阻R7和电容C4,所述电位器RP2的一端与电源VCC连接,所述电容C4的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接入所述时基芯片U8的阈值端和放电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同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581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