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进料夹具及近红外光谱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57387.0 | 申请日: | 2022-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28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圣勇;刘鑫;张振方;王志刚;刘军;王高升;吕江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59 | 分类号: | G01N21/359;G01N2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张金铭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料 夹具 红外 光谱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进料夹具及近红外光谱装置,涉及近红外光谱仪的技术领域,包括:旋转机构、驱动端和光源组件;光源组件照射在旋转机构上形成测量点,旋转机构上设置有待测样品,驱动端能够驱动旋转机构带动待测样品相对近红外光谱仪转动,通过控制驱动端的启停,使测量点能够与旋转机构上的待测样品的不同检测位置对应,光源组件发射的检测光线经待测样品反射或折射后被近红外光谱设备接收,无需频繁更换待测样品,同时无需针对不同的待测样品更换设备。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测量成本较高,测量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测量成本较低,测量效率较高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近红外光谱仪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进料夹具及近红外光谱装置。
背景技术
红外光近红外光谱仪(Near Infrared Spectrum Instrument,NIRS)是介于可见光和中红外之间的电磁辐射波,美国材料检测协会将近红外光谱区定义为780nm-2526nm的区域,是人们在吸收光谱中发现的第一个非可见光区。近红外光谱区与有机分子中含氢基团振动的合频和各级倍频的吸收区一致,通过扫描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可以得到样品中有机分子含氢基团的特征信息,而且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样品具有方便、快速、高效、准确和成本较低,不破坏样品,不消耗化学试剂,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因此该技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现有技术中,对液体的测量需要使用透射照射方式的近红外光谱仪,对粉末的测量需要使用照射后漫反射方式的近红外光谱仪,而对体积较大的固体进行测量时,需要使用较大体积的样品杯并进行漫反射方式的测量。
但是,因为对固体、液体和粉末测量时,分别使用不同的测量仪器,且三种测量仪器并不能通用,需要单独购买,增加了测量成本,且三种仪器在进料过程中需要人工进料,测量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料夹具及近红外光谱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测量成本较高,测量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进料夹具,用于向近红外光谱仪供给待测样品,包括:旋转机构、驱动端和光源组件;
所述旋转机构上设置有待测样品,所述旋转机构通过所述驱动端与所述近红外光谱仪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端能够驱动所述旋转机构带动待测样品相对所述近红外光谱仪转动;
所述光源组件与所述近红外光谱仪连接,所述光源组件照射在所述旋转机构上形成测量点,所述旋转机构带动待测样品相对所述测量点转动,以使所述测量点能够与所述旋转机构上的待测样品的不同检测位置对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盘;
所述旋转盘设置在所述近红外光谱仪的一侧,所述旋转盘通过所述驱动端与所述近红外光谱仪转动连接,所述旋转盘沿其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待测样品,所述旋转盘能够带动多个待测样品相对所述近红外光谱仪转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旋转座;
所述旋转座内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盛放待测样品,所述驱动端能够驱动所述旋转座相对所述近红外光谱仪转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样品杯;
所述样品杯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样品杯沿所述旋转盘的圆周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样品杯用于盛放待测样品。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盘上设置有放样孔;
所述放样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放样孔沿所述旋转盘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每个所述放样孔均用于固定所述样品杯。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近红外光谱仪包括测样窗口,所述光源组件的照射方向朝向所述测样窗口。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
所述第一光源位于所述转动机构远离所述近红外光谱仪的一侧,所述第二光源位于所述近红外光谱仪内,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相对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573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