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秸秆类型快速遥感监测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351545.1 | 申请日: | 2022-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5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 发明(设计)人: | 周静平;张云鹤;顾晓鹤;孙乾;胡学谦;潘瑜春;杨鑫;张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1N21/17 | 分类号: | G01N21/17;G01N21/25;G06K9/62;G06V20/10;G06Q50/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郭亮 |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秸秆 类型 快速 遥感 监测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秸秆类型快速遥感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监测区域的多光谱影像以及作物冠层高度CHM影像,其中,多光谱影像中包括近红外波段、红光波段和蓝光波段光谱信息;
根据所述多光谱影像中的近红外波段和红光波段的光谱信息,生成叠积近红秸秆指数PNISI影像;
根据所述多光谱影像、所述CHM影像和所述PNISI影像进行二次波段组合,得到CHM-PNISI-多光谱影像;
根据预设的秸秆高度阈值,对所述CHM-PNISI-多光谱影像进行初次分割,得到包括成捆、成堆和直立秸秆的第一秸秆影像,以及包括碎渣秸秆和裸地的第二秸秆影像;
对所述第一秸秆影像进行分割得到多个一类对象,并对所述第二秸秆影像进行分割得到多个二类对象;
根据预设的秸秆形状阈值和PNISI阈值,对所述多个第一对象进行分类,得到成捆、成堆和直立秸秆的分类结果;基于预设的波段阈值,对所述多个二类对象进行分类,得到碎渣秸秆和裸地的分类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类型快速遥感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阈值包括面积阈值和长宽比阈值,所述高度阈值包括CHM阈值,所述波段阈值包括蓝光波段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秸秆类型快速遥感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秸秆高度阈值,对所述CHM-PNISI-多光谱影像进行初次分割,得到包括成捆、成堆和直立秸秆的第一秸秆影像,以及包括碎渣秸秆和裸地的第二秸秆影像,包括:
根据CHM>0.16,对所述CHM-PNISI-多光谱影像进行分割,得到包括成捆、成堆和直立秸秆的第一秸秆影像;
根据CHM≤0.16m,对所述CHM-PNISI-多光谱影像进行分割,得到包括碎渣秸秆和裸地的第二秸秆影像;
相应地,根据预设的秸秆形状阈值和PNISI阈值,对所述多个第一对象进行分类,得到成捆、成堆和直立秸秆的分类结果,基于预设的波段阈值,对所述多个二类对象进行分类,得到碎渣秸秆和裸地的分类结果,分别包括:
根据面积>0.3332m2,PNISI>0.177,确定第一对象为成捆秸秆类型;
根据0.1<PNISI<0.13,长宽比γ>2.1,确定第一对象为成堆秸秆类型;
根据成捆秸秆类型和成堆秸秆类型以外的第一对象,确定直立秸秆类型;
根据0.035<B1<0.21,确定二类对象为裸地类型;
根据裸地类型以外的第二对象,确定碎渣秸秆类型;
其中,B1为蓝光波段的反射率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类型快速遥感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监测区域的多光谱影像以及作物冠层高度CHM影像,包括:
获取监测区域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后,得到所述多光谱影像和数字表面模型DSM影像;
根据所述DSM影像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并制作DEM影像;
根据所述DEM影像,通过差值运算生成作物冠层高度模型并制作CHM影像;
其中,所述预处理包括影像拼接、DSM生成、波段组合和裁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类型快速遥感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光谱影像中的近红外波段和红光波段的光谱信息,生成叠积近红秸秆指数PNISI影像,包括根据如下公式计算PNISI值后生成PNISI影像:
其中,B3为多光谱影像中红波段反射率值,B5为多光谱影像中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类型快速遥感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秸秆影像进行分割得到多个一类对象,并对所述第二秸秆影像进行分割得到多个二类对象,包括:
根据对比度分离分割法,对所述第一秸秆影像进行分割得到多个一类对象;
根据多尺度分割法,对所述第二秸秆影像进行分割得到多个二类对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类型快速遥感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得到碎渣秸秆和裸地的分类结果之后,还包括:
根据不同的分类结果,生成农田作物秸秆类型分布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5154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