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态阻挡特性分析方法、系统及终端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350372.1 | 申请日: | 2022-04-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66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亚;周伟;程艺璇;王丹萍;王浩琳;屈锁;贺晨;彭进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H04B7/08 |
| 代理公司: | 西安长和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7 | 代理人: | 黄伟洪 |
| 地址: | 710127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阻挡 特性 分析 方法 系统 终端 | ||
1.一种动态阻挡特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阻挡特性分析方法设定一中继辅助毫米波通信系统,首先对动态障碍物的移动和密度及中继的密度和位置进行随机化建模;然后利用中继上下行链路相关性计算单中继链路被阻挡的条件概率;利用不同中继链路间独立性,计算多中继链路被阻挡的条件概率;最后通过积分、泰勒展开得到多中继链路被阻挡的概率闭合式,并分析用户存在自阻挡情况下的阻挡概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阻挡特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阻挡特性分析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毫米波发射机TX高度为hT,毫米波接收机RX高度为hD,TX与RX之间距离为2d,二者连线中点记为点O,点O为坐标轴原点,以点O为中心设定边长为2L(L>d)的正方形开放式区域为目标场景,中继以及潜在的动态障碍物都随机分布在整个正方形区域以构成通信系统;
步骤二,动态障碍物的分布设定遵循密度为λB的泊松点过程,每个障碍物以速度V移动,移动方向与x轴之间的夹角ψ服从[0,2π]上的均匀分布,障碍物的高度设为hB;中继的分布设定遵循密度为λR的泊松点过程,当给定中继的数量M时,第i个中继Ri(i=1,2,…,M)的二维位置坐标(xi,yi)服从均匀分布,为x轴坐标xi和y轴坐标yi都遵循[-L,L]区间上的均匀分布,中继的高度设为hR;
步骤三,发射机TX到中继Ri的通信链路TX→Ri,以及中继Ri到接收机RX的通信链路Ri→RX,都存在“有效阻挡区域”,当障碍物位于“有效阻挡区域”时,通信链路将被阻挡,当满足hR>hB>hT=hD时,对于TX→Ri中继上行链路,TX→Ri链路有效阻挡区域的长度为其中,为中继Ri到TX的距离,障碍物到达TX→Ri链路有效阻挡区域的阻挡速率将障碍物阻挡TX→Ri链路的阻挡过程建模为阻挡速率为和未阻挡速率为μ的交替更新过程,设定事件表示链路TX→Ri被阻挡,则在给定中继数目m以及中继Ri的二维位置坐标条件下,事件发生的条件概率为对于Ri→RX中继下行链路,Ri→RX链路有效阻挡区域的长度其中为中继Ri到RX的距离,障碍物到达Ri→RX链路有效阻挡区域的阻挡速率将障碍物阻挡Ri→RX链路的阻挡过程建模为阻挡速率为和未阻挡速率为μ的交替更新过程,事件表示链路Ri→RX被阻挡,则在给定中继数目M以及中继Ri的二维位置坐标条件下,事件发生的条件概率为
步骤四,事件Bi表示发射机TX通过中继Ri转发到RX的整个通信链路TX→Ri→RX被阻挡,则事件其中,事件代表链路TX→Ri未被阻挡,与事件互补;事件代表链路Ri→RX未被阻挡,与事件互补;∩代表取两个事件的交集;则在给定中继数目M以及中继Ri的二维位置坐标条件下,对事件Bi发生的条件概率P(Bi|M,xi,yi)进行计算;
步骤五,由步骤四已经知道单个中继链路被完全阻挡的条件概率,事件B代表目标场景内所有可用的中继转发链路TX→Ri→RX,i=1,2,…,M,均被阻挡,对事件B发生的概率P(B)进行计算;
步骤六,目标场景中用户由于自己身体的阻挡,造成一个角度为ω(0≤ω≤π/2)的自阻挡区域,定义事件D表示至少有一台中继位于自阻挡区域外,在事件D给定条件下,对所有中继转发链路被阻挡的条件概率P(B|D)进行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大学,未经西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5037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