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系统电源管理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48868.5 | 申请日: | 202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14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郑伟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警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34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江耀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 电源 管理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多系统电源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馈电阻序列;
充电管理电路,与所述反馈电阻序列相连,用于设置最终的充电目标电压和充电输入限制电流,从而动态限制充电输入电流,以及设定充电管理电路的最终充电目标电压;
电池组充、放电管理电路,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相连,用于实现在如下充电方式之间的切换:A:电池组并联组合充电方式;B:电池组独立组合充电方式;C:电池组独立-并联混合充电方式;D:电池组串联组合充电方式;
微控制电路,与电池组充、放电管理电路相连;用于电池组充、放电管理电路上的多种电池组组合状态的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系统电源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口拓展电路,所述微控制电路是单片机;所述端口拓展电路用于拓展系统单片机的GPIO端口;还包括外部编程接口,用于单片机的软件下载、编程调试和状态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系统电源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与一配置充电输入限制电流的电阻序列相连,电源管理装置通过单片机控制相应的IO端口,配置电阻序列中并联到地的电阻参数和数量,设定充电管理电路的不同充电输入限制电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系统电源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与一变压储能电感相连,所述充电管理电路通过对比预设充电目标电压和输入电压的大小,决定选用连接电感两端的两组内部开关的其中一组工作,来实现升压或降压功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系统电源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连接到一设定充电目标电压的反馈电阻序列网络,电源管理装置通过控制单片机相应的IO端口,调整反馈电阻序列网络中对地串联的电阻的阻值和数量,以形成最终的串联阻值,实现对IC充电目标电压的设置。
6.一种多系统电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对电池组串联控制网络和并联控制网络的控制,改变电池组中单节电池之间并联或串联的的连接关系,实现电池组组合状态设置;
S2、通过对电池组充电通道网络的控制,打开电池组的并联、串联或独立组合充电通道,开始与电池组组合状态设置相适应的并联、串联或者独立组合方式充电;
S3、根据电池组当前组合状态选择合适的充电目标电压和充电输入限制电流;
所述电池组组合状态包括:A:电池组并联组合充电方式;B:电池组独立组合充电方式;C:电池组独立、并联混合充电方式;D:电池组串联组合充电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系统电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4、根据检测到的电池组电量差异、系统环境温度水平,以及当前接入到系统的适配器是否能够与充电管理电路成功握手的状态,决定是否选取前端升压充电方式来给电池组充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系统电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开始与电池组组合状态设置相适应的并联、串联或独立组合充电方式,需要考虑不同组合充电方式与当前电池组规格、容量状态的适配,包括:
a:在并联组合充电模式下,确保两节电池的规格参数一致,并且确保两节电池的电池电量基本一致,充电过程中使用相同的充电参数对电池组进行充电;
b:在独立组合充电模式下,电池组的两节电池的规格,电量等参数都可以不一样,同步的两节电池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快速充电方式进行充电;
c:在独立-并联混合充电模式下,确保两节电池的规格一致;
d:在串联组合充电的模式下,确保两节电池的容量和规格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系统电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对于充电时的充电输入限制电流的设置方法采用如下二者之一:
第一、根据电池组的组合方式设置,在电池规格相同的情况下,并联组合的充电输入限制电流=2*独立组合充电输入限制电流=2*串联组合充电输入限制电流;
第二、根据当前所选用的快速充电方式进行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警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警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4886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