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层底板突水治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345433.5 | 申请日: | 2022-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3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 发明(设计)人: | 来兴平;贾冲;崔峰;吕兆海;高远江;冯港归;张随林;何仕凤;田梦琪;孙敬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C41/18 | 分类号: | E21C41/18;E21D11/10;E21D11/38 |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马凤云 |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层 底板 治理 方法 | ||
1.一种煤层底板突水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待加固区域的位置;
步骤二、采集加固前待加固区域的原始视电阻率;
步骤三、对待加固区域进行注浆加固;
步骤四、确定注浆加固后待加固区域内的有效加固区域;
步骤五、根据注浆加固后待加固区域内的有效加固区域判断待加固区域的突水危险性;
步骤六、对待加固区域进行补充注浆加固;
步骤七、完成待加固区域的注浆加固。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层底板突水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确定待加固区域的位置,具体过程如下:
确定采煤工作面(1)下方煤层底板(2)、隔水层(3)和含水层(4)的层位,隔水层(3)位于垂直上移区(5)内的区域为待加固区域(6)。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层底板突水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采集加固前待加固区域的原始视电阻率,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201、沿采煤工作面(1)的长度方向由后向前依次布设M组测点,每组测点均包括位于运输巷道(7)内的第一测点(9)和位于回风巷道(8)内的第二测点(10);其中,M为正整数,且M≥3;
步骤202、在M组测点处分别对待加固区域(6)的视电阻率进行测量,得到M个待加固区域(6)的原始视电阻率序列集合,M组测点处待加固区域(6)的视电阻率的测量方法均相同,对第m组测点处待加固区域(6)的视电阻率进行测量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1、将瞬变电磁仪(11)放置在第m组测点的第一测点(9)处,使瞬变电磁仪(11)的发射线圈所在的水平面与运输巷道(7)的中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呈垂直布设,再将瞬变电磁仪(11)的发射线圈顺时针转动90°,在瞬变电磁仪(11)的发射线圈转动过程中,瞬变电磁仪(11)按照设定的测量间隔对待加固区域(6)的视电阻率进行测量,得到第m组测点的第一测点(9)处不同角度下待加固区域(6)的原始视电阻率;其中,m为测点编号,1≤m≤M,测量间隔为10°~15°;
步骤2022、将瞬变电磁仪(11)放置在第m组测点的第二测点(10)处,使瞬变电磁仪(11)的发射线圈所在的水平面与回风巷道(8)的中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呈垂直布设,再将瞬变电磁仪(11)的发射线圈逆时针转动90°,在瞬变电磁仪(11)的发射线圈转动过程中,瞬变电磁仪(11)按照设定的测量间隔对待加固区域(6)的视电阻率进行测量,得到第m组测点的第二测点(10)处不同角度下待加固区域(6)的原始视电阻率;
步骤2023、将步骤2021中得到的第m组测点的第一测点(9)处不同角度下待加固区域(6)的原始视电阻率,以及步骤2022中得到的第m组测点的第二测点(10)处不同角度下待加固区域(6)的原始视电阻率按照测量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得到第m组测点处待加固区域(6)的原始视电阻率序列集合ρ0m,所述原始视电阻率序列集合ρ0m包括A个原始视电阻率,所述原始视电阻率序列集合ρ0m中第a个原始视电阻率记作ρ0ma;其中,A为正整数,a为原始视电阻率编号,1≤a≤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4543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