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OP音消除电路及具有该电路的耳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44232.3 | 申请日: | 2022-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66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正;高永泽;潘娅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微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4R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云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83 | 代理人: | 张飙 |
地址: | 310013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op 消除 电路 具有 耳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OP音消除电路和具有该电路的耳机,用于耳机音频传输,所述POP音消除电路具有差分电路和单端电路,具有切换模块可以在差分模式和单端模式之间切换,所述切换模块包括连接座,当耳机处于无线模式时,连接座内的第五触点和第六触点导通,第七触点和第八触点导通,实现差分电路;当耳机处于有线模式时,连接座内的第五触点和第六触点断开,第七触点和第八触点断开,实现单端电路。本发明解决了无线耳机POP音问题,并且能实现差分模式和单端模式之间的自由切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音频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POP音消除电路及具有该电路的耳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耳机音频输出在编译码器通道初始化和关闭通道过程中,输出通道中有噪声,通常称之为POP音,其原因是初始化操作过程中带来的瞬态冲击所产生的爆破声。具体地说,在初始化耳机音频输出过程中,有一个使能Vbias过程,该过程会产生窄尖脉冲瞬态冲击,引起POP音。现有技术中耳机的音频输出方式有单端双声道输出(unbalance stero)和差分双声道输出(balance stero)。其中,图1示出了的单端耳机电路,输出编解码芯片1(Audio codec/SOC)的耳机输出带有直流电压,单端输出时,需要增加2颗220uF的隔直电容C3和C4做隔直处理。开关机,大电容充放电而引入音频上常见的POP音问题,见图3常见的音频POP音消除。差分输出时,不需要额外的大电容,可以节省电容和POP音消除电路的成本,图2则示出了差分耳机双声道输出电路。
但是,传统POP音抑制方法中都需要使用隔直电容。内部带有缓充电路的CODEC控制了隔直电容的充电时间,使得隔直电容上的尖峰脉冲幅度变小,上升沿变缓,所以POP音变小,也只是减小POP音,并没有彻底抑制掉该POP音;并且现有技术中3.5mm有线耳机模式,耳机端不支持音量调节功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无线(蓝牙、2.4G私有协议、5.8G)头戴式耳机且支持3.5mm有线耳机模式,实现音源检测并自由切换的耳机输出电路,采用该电路解决了无线耳机POP音问题,还提供一种耳机,具有差分电路和单端电路(unbalance-balance)自由切换及POP音消除电路。能够实现单端电路和差分电路的自由切换并且能够提高POP音的消除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POP音消除电路,用于耳机音频传输,所述POP音消除电路具有差分电路和单端电路,具有切换模块可以在差分模式和单端模式之间切换,所述切换模块包括连接座,当耳机处于无线模式时,连接座内的第五触点和第六触点导通,第七触点和第八触点导通,实现差分电路;当耳机处于有线模式时,连接座内的第五触点和第六触点断开,第七触点和第八触点断开,实现单端电路。
进一步,当耳机工作在无线模式时,编解码芯片SOC的R+端与右侧喇叭的正极通过连接座的第五触点和第六触点相连通,编解码芯片SOC的L+端与左侧喇叭的正极通过连接座的第七触点和第八触点相连通。
进一步,编解码芯片SOC的R-端与右侧喇叭的负极连接,编解码芯片SOC的L-端与左侧喇叭的负极连接。
进一步,由于GPIO1高电平,NPN三极管导通,第一N-MOS管和第二N-MOS管截止,左侧喇叭和右侧喇叭负极与地断开连接,此时耳机工作在差分电路。
进一步,当有线音源插入连接座时,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被机械断开,GPIO0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编解码芯片SOC检测到有线音源插入,编解码芯片SOC拉低GPIO1,同时关闭板子电源,NPN三极管截止,第一N-MOS管和第二N-MOS管导通,左侧喇叭和右侧喇叭负极连接到地,此时耳机工作在单端电路。
进一步,连接座由于有线音源的插入,第五触点和第六触点之间、第七触点和第八触点之间被机械断开,编解码芯片SOC的R+端和L+端与左右喇叭正极断开连接。此时耳机工作在有线模式,实现差分电路切换到单端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微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微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442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