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棉花中17L397-1的核酸序列及其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40564.4 | 申请日: | 2022-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5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李付广;葛晓阳;秦文强;王晔;杨召恩;曾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11 | 分类号: | C12N15/11;C12Q1/6895 |
代理公司: | 咸宁鸿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9 | 代理人: | 叶厚朴 |
地址: | 455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棉花 17 l397 核酸 序列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棉花中17L397‑1的核酸序列及其检测方法,所述棉花中17L397‑1的核酸序列包括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反向互补序列、或者SEQ ID NO:2所示序列或其反向互补序列。本发明棉花中17L397‑1具有产量性状改良和耐草甘膦除草剂的特性,且检测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鉴定生物样品中是否包含转基因棉花事件中17L397‑1的DNA分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生物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棉花中17L397-1的核酸序列及其检测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产量性状改良和耐受草甘膦除草剂施用的转基因棉花事件中17L397-1和用于检测生物样品中是否包含特定转基因棉花事件中17L397-1的核酸序列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也是蛋白、油脂的重要来源。全球棉花种植面积约为4.9亿亩,产值超过500亿美元。中国、印度、美国等五国占总产的70%以上。其中美、澳等先进植棉国家,由于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其棉花产业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引领着棉花产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是棉花生产大国,全国约有1亿棉农,年种植棉花面积约6000~8000万亩,年产原棉450~560万吨,占世界产棉总量的25%左右。同时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棉花进口国家,未来几年中国棉花进口预期继续猛增,中国官方媒体报告,近几年,中国每年棉花进口将猛增至大约700万公吨。原因是中国纺织和服装工业在蓬勃发展。因此通过生物技术提高我国棉花的产量,将对棉花种植业、棉纺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影响。
FCA和ABA脱落酸有高亲和性,立体专一性,而且符合受体动力学原理。ABA的结合直接控制了FCA介导的mRNA前体的加工,FCA是一个参与了RNA代谢的ABA受体。研究发现:将控制FCA基因的RRM2结构域和耐除草剂基因g10-epsps转到受体中,得到的转化体均表现出品质性状改良和除草剂抗性等方面的明显改变,因此认为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双子叶和单子叶作物的经济性状的改良。
田间杂草与作物竞争水、肥、光及生长空间,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与质量。同时许多杂草又是作物病原菌及害虫的中间寄主,是作物增产的重要生物限制因子之一。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统计,全球因杂草导致的粮食生产损失每年高达950亿美元,相当于损失了3.8亿吨小麦,约合2009年全球小麦产量的半数以上。在95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中,贫困的发展中国家承受了大约700亿美元(FAO.The lurking menace of weeds[J/OL].(http://www.fao.org/news/story/en/item/29402/icode/),2009-08-11.)。因此,有效地控制田间杂草是促进粮食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我国农村人口往城市迁移速度的加快,玉米种植的规模化和机械化是一个可预见的趋势,这使得传统的人工除草方式变得不现实。当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选择性除草剂施用量大,残留期长、容易影响下茬作物的正常生长。草铵膦等灭生性除草剂具有高效、低毒、易降解、无残留等特点。但它们除草没有选择性,不能直接用在作物的生长期。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耐该类灭生性除草剂的棉花可以克服这一难题。在棉花生长期喷施1-2次就能有效解决杂草问题,减少了除草剂的用量及投入成本。因此,耐除草剂转基因棉花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价值和市场潜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405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浆体分配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汽车仪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