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38692.5 | 申请日: | 202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59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程惠鹏;王祯祯;张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93 | 分类号: | F24F1/0093;F24F11/65;F24F13/22;F24F11/61;F24F11/64;F24F1/0025;F24F13/24;F24F13/32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张少凤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器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包括电加热装置、电加热驱动装置、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通过检测模块检测电加热装置周围多个位置的参数,通过多个参数判断电加热装置周围温度场是否均匀,是否存在凝露风险,在存在凝露风险时,驱动电加热装置转动设定角度并维持在该角度设定时间,再进行凝露条件判断,直至电加热装置周围温度场均匀不满足凝露条件时电加热装置不动,若电加热装置在其转动范围内遍历所有设定角度均满足电加热装置凝露条件时,确定凝露最少的电加热装置角度,以尽量减少凝露的产生。可避免或减少在空调器运行制冷或除湿过程中电加热装置凝露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室内机一般都有辅热功能,也就是在空调室内机内设置有电加热装置,用于辅助制热,加强空调制热效果。
一般电加热装置都是设置在室内机蒸发器附近。比如,挂机空调室内机的电加热装置一般安装在蒸发器与贯流风扇之间。当空调制冷运行时,室内空气通过空调内机进风口,经过蒸发器换热后成为冷风,一部分冷风会经过电加热装置后随着贯流风扇从出风口吹出。因此空调制冷时,电加热装置温度会快速降低。同时,由于空调制冷,在蒸发器翅片上会有很多冷凝水凝结,当空调结束制冷关机后,在实际测试中,风道内部空气中的湿度很高。因此,电加热装置在空调关机后,会在表面产生凝结水。夏季空调使用时,空调频繁开机使用制冷,会导致电加热装置处的凝结水越来越多,可能出现空调风速较高时,电加热装置上的冷凝水直接被吹出来,滴落到室内,影响用户空调使用体验。同时电加热装置上长期有冷凝水,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可能导致电加热装置金属件氧化、锈蚀,缩短其使用寿命。还容易导致电加热装置处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形成霉变,导致空调吹出来的风有霉味。
另外,根据实际实验验证,空调在制冷运行的时候,由于电加热装置周围的温度场不均衡,同时内部湿度很高,在空调运行过程中电加热装置也会不断的产生凝结水,累积一段时间后就会直接滴落。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现有解决方案:
1、空调结束制冷后短时间内进入送风模式,可以让电加热装置温度提高,降低电加热装置凝露可能。但是电加热温度提升有限,不能完全避免电加热装置上凝露的问题。
2、空调制冷运行时,通过遥控器/语音控制/APP等方式控制空调关机,空调内外风机及压缩机等按程序控制关闭,室内机导风板关闭后,内风机按设定好的低转速运转,同时电加热装置短时间开启,使电加热温度上升,将电加热装置上的凝结水蒸发干净。制冷结束后电加热开启加热使凝结水蒸发,但不能避免空调长期运行制冷时凝结水累积过多滴落的问题。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空调器制冷或除湿运行时导致电加热装置周围温度不同,从而在电加热装置上产生冷凝水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
电加热装置;
电加热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
检测模块,位于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周围;
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空调器制冷或除湿运行时,进行凝露条件检测:用于获取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的参数,用于获取所述电加热装置的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86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