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内板与金属零件连接方法及连接件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336326.6 | 申请日: | 2022-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0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 发明(设计)人: | 范喜龙;杨天博;罗浩;于洪阳;滕腾;刘思旸;王迪;王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7/02 | 分类号: | B62D2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翔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60 | 代理人: | 任宗华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金属 零件 连接 方法 | ||
1.一种汽车内板与金属零件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纤维复合材料内板(1)与金属零件(2)通过结构胶粘剂(3)进行预胶接连接;
通过抽芯铆钉(4)将纤维复合材料内板(1)与金属零件(2)进行拉铆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板与金属零件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预胶接连接之前,进一步包括:
在纤维复合材料内板(1)上配钻加工形成第一预留孔,同时在金属零件(2)成型时,在所述金属零件(2)上预制第二预留孔;
在工装夹具上完成纤维复合材料内板(1)与金属零部件(2)的定位,使得所述纤维复合材料内板(1)与金属零部件(2)对接时,所述第一预留孔与所述第二预留孔相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内板与金属零件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预胶接连接时,通过夹具将纤维复合材料内板(1)与金属零部件(2)对接粘接,并持续给定时间使结构胶粘剂(3)固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板与金属零件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铆连接时进一步包括:
在抽芯铆钉(4)的铆钉本体端帽(7)的端面上设置有环形的涂胶线(8),涂胶线(8)的内外侧为粘接面(9),所述粘接面(9)相对于所述涂胶线(8)在所述端帽(7)的端面上形成凸起;
在所述涂胶线(8)上涂覆结构胶粘剂;
将所述抽芯铆钉(4)穿过纤维复合材料内板(1)与金属零件(2),使端帽(7)涂覆有结构胶粘剂的一面压紧在所述金属零件(2)的端面上;
拉动抽芯铆钉(4)的钉芯(5),使纤维复合材料内板(1)与金属零件(2)铆接到一起。
5.一种汽车内板与金属零件连接件,包括纤维复合材料内板(1)与金属零件(2),其特征在于,通过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方法进行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内板与金属零件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胶粘剂(3)的胶层厚度为0.1mm~0.5mm。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内板与金属零件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胶粘剂(3)为双组份聚氨酯结构胶粘剂或双组份丙烯酸酯型结构胶粘剂。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内板与金属零件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抽芯铆钉(4)包括钉芯(5)及铆钉本体(6),钉芯(5)一端套有铆钉本体(6),铆钉本体(6)下端设置有端帽(7),端帽(7)的压接面上设置有形成环形凹陷的涂胶线(8)以及位于涂胶线(8)的内外侧且形成凸起的粘接面(9),所述涂胶线(8)出涂覆有结构胶粘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内板与金属零件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线(8)为圆环形、椭圆形、正六边形中的一种。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内板与金属零件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面(9)为光滑平面、带有锯齿状凸起结构的非光滑平面、带有网格状凸起结构的非光滑平面、带有螺旋状凸起结构的非光滑平面中的一种或多种表面的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632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