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粘滞阻尼墙与建筑砌块墙一体化构造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34722.5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5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郑超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94;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翁惠瑜 |
地址: | 20009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尼 建筑 砌块 一体化 构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滞阻尼墙与建筑砌块墙一体化构造,设于第一主体结构(1)和第二主体结构(2)之间,包括一体墙以及一体墙两侧的砂浆抹面层(7),所述的一体墙包括减振段以及位于减振段两端的填充段,所述的减振段包括粘滞阻尼墙(3),所述的填充段包括填充墙(8),所述的构造还包括防火层,所述的防火层贴附在粘滞阻尼墙(3)和填充墙(8)的同侧侧面,所述的防火层与填充墙(8)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一体化设计、防火性能好、不额外占据空间、抗震性能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粘滞阻尼墙与建筑砌块墙一体化构造。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居住品质要求的提高,消能减震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通过在建筑结构的适当部位设置消能器以增加结构阻尼,吸收地震能量,从而减小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以达到保护基本结构的目的。
目前国内外相继研究开发和应用了多种消能器,如粘滞型消能器、粘弹性型消能器、摩擦型消能器、金属屈服型消能器等。然而这些消能器多是单独施加在建筑结构上的非结构构件,与建筑室内常见的分隔墙体无法融合,导致暴露在室内,影响室内建筑效果,进行额外的包装处理,会导致以下问题:
一是占用额外空间,影响使用面积同时增加造价;
二是与消能器连接采用硬性连接,影响消能器发挥减震作用;
三是作为建筑分隔的一部分,无法满足建筑消防防火隔断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粘滞阻尼墙与建筑砌块墙一体化构造,一体化设计,防火性能好,不额外占据空间,抗震性能好。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粘滞阻尼墙与建筑砌块墙一体化构造,设于第一主体结构和第二主体结构之间,包括一体墙以及一体墙两侧的砂浆抹面层,所述的一体墙包括减振段以及位于减振段两端的填充段,所述的减振段包括粘滞阻尼墙,所述的填充段包括填充墙,所述的构造还包括防火层,所述的防火层贴附在粘滞阻尼墙和填充墙的同侧侧面,所述的防火层与填充墙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防火层包括由内之外依次设置的防火岩棉、钢板和钢丝网。
进一步地,所述的钢板侧壁涂有防火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的填充墙和粘滞阻尼墙之间设有柔性填充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的柔性填充材料为棉。
进一步地,所述的柔性填充材料为泡沫。
进一步地,所述的填充墙为粘土砖。
进一步地,所述的填充墙为混凝土砌块。
进一步地,所述的填充墙为空心砖。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主体结构和第二主体结构为混凝土柱或混凝土剪力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一体墙包括减振段以及位于减振段两端的填充段,减振段包括粘滞阻尼墙,填充段包括填充墙,构造还包括防火层,防火层贴附在粘滞阻尼墙和填充墙的同侧侧面,防火层与填充墙固定连接,粘滞阻尼墙与建筑砌块墙一体化构造,实现粘滞阻尼墙与填充墙一体化,构造一次性处理完毕,不需要额外再做装饰处理,不额外占据空间,同时防火层能够满足一定的耐火时限,能够作为建筑防火隔断,满足消防要求,防火层只与填充墙连接,不影响粘滞阻尼墙发挥减震作用;
(2)本发明防火层包括由内之外依次设置的防火岩棉、钢板和钢丝网,防火性能好,抗拉强度大,抗震性能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47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