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并联型直流电源续流回路二极管故障判断方法及其电路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333063.3 | 申请日: | 2022-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40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 发明(设计)人: | 刘启广;贾振杰;赵劲;范冬兴;王红坡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通合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34 | 分类号: | H02J7/34;H02J7/00;H02H9/02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开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27 | 代理人: | 李志民 |
| 地址: | 050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并联 直流电源 回路 二极管 故障 判断 方法 及其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并联型直流电源续流回路二极管故障判断方法及其电路,用于检测蓄电池续流回路中的反向二极管,以防止母线电压高于续流回路蓄电池而进行反向充电。其是通过一隔离电路注入低于母线和蓄电池压降的隔离电压,并通过采集的电压值判断二极管是否存在短路或是断路,并能提供警示,可避免共负造成断路烧毁其他元器件。并且可以采用体积比较小的采集盒完成二极管故障判断,实现全性能实时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流电源供电系统,尤指一种并联型直流电源续流回路二极管故障判断方法及其电路。
背景技术
直流电源供电系统在输配发电、冶金、核电、轨道交通、市政、石化、陶瓷、光伏、风电、储能、电动车等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地使用。在传统的直流系统中,蓄电池最初通常是串联成电池组来使用,而这种电路结构导会致出现单只蓄电池开路就会导致整组蓄电池失压的情况频繁发生。而如果采用并联型直流电源系统则可较好的决蓄电池组中单只电池开路导致的风险,因而并联型直流电源系统逐渐被引入,并且后来本领域技术人员为了加强可靠性,进一步为并联型直流电源系统设计了蓄电池续流回路,以防止出现母线电压高于续流回路蓄电池而进行反向充电的情况出现,其主要改进就是在回路中增加了反向二极管逆止母线用于对蓄电池充电,然而目前的电路尚不能判断出所述逆止母线的续流回路二极管是否有故障,因而可能导致电源系统带病运行。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并联型直流电源续流回路二极管故障判断方法及其电路,以解决判断续流回路当中的两只逆止二极管是否有故障的判断问题,进一步完善现有并联型直流电源系统。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并联型直流电源续流回路二极管故障判断方法及其电路,其是在并联型直流电源续流回路二极管两端加载一个预定电压,该预定电压值为可使所述二极管正向导通的电压,且与串联电池回路相隔离,并采集所述二极管两端电压,当所述电压异常时发出警报。
较佳的是,所述预定电压是由DC/DC隔离降压模块将直流母线电压降压输出的。
较佳的是,所述并联型直流电源续流回路为并联支路蓄电池组串联连接成的低于直流母线电压的串联蓄电池组,所述串联蓄电池组两端是通过载续流二极管(11,12)保护熔断器与直流母线连接。
较佳的是,所述警报是通过声光提示或者通过发送故障代码给数据总线进行提示。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并联型直流电源续流回路二极管故障检测电路,所述并联型直流电源具有一个续流回路,所述续流回路是由各并联支路蓄电池组串联连接成的低于直流母线电压的串联蓄电池组通过至少一个过载续流二极管(11,12)及保护熔断器与直流母线连接构成,在所述过载续流二极管两端连接有一个隔离电源输出端,该隔离电源输出端输出一个预定直流电压,且所述过载续流二极管两端连接有一个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检测述过载续流二极管两端电压,当该电压异常时发出警报。
较佳的是,所述隔离电源输出串接有一个限流电阻。
较佳的是,所述检测电路设置于一个检测盒中,所述检测盒设有正极二极管及负极二极管检测端子(1-8),还包含有地址(9-12)和电源接口(13、14),而且所述正极二极管盒负极二极管检测端子可设置多组,例如两组可同时检测正负极设置的二极管。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借助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解决了在直流供电系统正常工作时,实时检测出续流回路当中的逆止二极管出现故障的问题,可及时修复以避免进入共负状态造成断路烧毁其他元器件的状态,完善了现有并联型直流电源系统的不足,并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结构,具有便于接线、可实现全网络隔离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并联型直流电源续流回路二极管故障判断方法的实施例电路示意图。
图2隔离电源工作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并联型直流电源续流回路二极管故障判断电路的检测盒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通合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通合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30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姿态控制装置、系统以及方法
- 下一篇:防口服药漏发提示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