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供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31090.7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17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袁明强;方裕强;佀雯晶;舒朝灵;邓钢;袁坤林;周佳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1/02 | 分类号: | E03B1/02;E03B5/00;E03B7/07;E03B11/14;E03B1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奥 |
地址: | 400082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供水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供水装置,适用于供水装置技术领域,节能供水装置包括:低位水池、循环水泵、冷却塔、分水箱、高位水池、快开阀以及控制装置,低位水池的输出端、循环水泵、冷却塔以及分水箱依次连通,高位水池通过快开阀与分水箱连通,分水箱用于对生产区域进行喷水冷却操作,生产区域的水流可回流至低位水池的输入端,循环水泵、冷却塔、分水箱以及快开阀均与控制装置连接。通过使用本装置,循环水泵无需将冷却水从低位水池输送至高位水池,可降低循环水泵的电机消耗功率。并且,当循环水泵发生故障时,快开阀可打开,使冷却水可由高位水池流入分水箱、再输送至生产区域内进行冷却操作,以确保循环水泵故障时系统仍可进行冷却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水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节能供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玻璃纤维生产过程中,需要提供稳定流量的冷却水,以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冷却水可有效防止漏板、漏板变压器、电助熔电极、电助熔变压器、监视池窑内部环境的工业电视等部件发生烧坏现象,并且,冷却水的流量通常高达1300m3/h。
目前,通常需要两个通用型循环水泵输送冷却水,循环水泵的功率为200KW、流量为700m3/h,以将冷却水由低位水池输送至高位水池,再由高位水池回流到分水箱,最后从分水箱输送至各生产区域内进行冷却操作。然而,由于循环泵到高位水池的管路较长,使得循环泵的电机功率消耗大,电量消耗多,造成能耗高、投入成本高等问题。
综上所述,如何改善供水装置的耗能问题和运行效果,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供水装置,可有效改善供水装置的耗能问题和运行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供水装置,包括:低位水池、循环水泵、冷却塔、分水箱、高位水池、用于控制管路是否连通的快开阀以及控制装置,所述低位水池的输出端、所述循环水泵、所述冷却塔以及所述分水箱的输入端依次连通,所述高位水池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快开阀与所述分水箱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分水箱用于对生产区域进行喷水冷却操作,所述生产区域的水流可回流至所述低位水池的输入端,所述循环水泵、所述冷却塔、所述分水箱以及所述快开阀均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低位水池设于所述循环水泵的底部的下方,所述快开阀高出所述循环水泵的顶部2m-3m,所述高位水池高出所述循环水泵的顶部45m-50m。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检测水压的压力检测器,所述快开阀和所述分水箱的连通管路中设有所述压力检测器,所述压力检测器和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实时监测所述循环水泵和所述快开阀的运行状态的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和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循环水泵的输出端设有液体导流节能装置。
优选的,所述循环水泵的控制部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循环水泵自动运行或手动运行的选择开关、用于在手动运行状态下启动所述循环水泵的启动按钮、用于紧急暂停所述循环水泵的停止按钮以及用于显示所述循环水泵的运行状态的指示灯。
优选的,所述低位水池和所述冷却塔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并联的所述循环水泵,所述分水箱和所述高位水池之间设有两个并联的所述快开阀,所述分水箱的输出端设有至少两个并联的供水管路,每个所述供水管路均设有用于检测水流压力的测压器和用于控制水流是否流通的控制阀,所述测压器和所述控制阀均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10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机拆解序列生成及评估方法
- 下一篇:电子设备和天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