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宏观结合的雾霾精准溯源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328249.X | 申请日: | 2022-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4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 发明(设计)人: | 吕英波;姜昊;周泽宇;王驰卓;刘育航;刘颖颖;陈金豪;高小雅;马梦姗;李晓菲;姜妍;朱东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 |
| 代理公司: | 苏州璟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84 | 代理人: | 钱滨滨 |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宏观 结合 精准 溯源 方法 | ||
1.一种微宏观结合的雾霾精准溯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雾霾收集、雾霾分析、遥感检验三方面,所述雾霾收集采用静电集尘装置进行集尘,所述雾霾分析通过图像识别程序与多种硬件进行图片分析并与数据库进行数据对比,所述遥感检验从宏观上对溯源结果进行部分检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宏观结合的雾霾精准溯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雾霾收集采用的静电集尘装置包括底座(1),电场模块(2)和集尘板(3),所述电场模块(2)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电场模块(2)顶端安装有集尘板(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宏观结合的雾霾精准溯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雾霾分析的工作流程为:
S1: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将收集到的雾霾粒子放大30万倍左右,拍摄成清晰明了、含有大量雾霾粒子、且粒径分布不完全相同的电镜照片;
S2:利用针对于雾霾的图像识别处理软件,进行识别与数据处理,通过全自动化的软件操作处理流程,得到诸如粒径分布、元素组成、形态结构、不规则度、形状因子等一系列物理学参数;
S3:依托智能溯源系统,将这些参数与我们已建立的雾霾颗粒物溯源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可以得到该城市本次雾霾污染物来源的概率统计分布情况图,由该概率统计图来即可表示本次的溯源的最终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宏观结合的雾霾精准溯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感检验具体步骤为:
S1:利用遥感高空数据识别处理或无人机数据获取等方式,对该城市特定目标时间段范围内的相关点参数进行数据捕获,对捕获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较高分辨率的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
S2:通过反演系统分析,可获得各个不同粒径分布范围内的雾霾粒子浓度,并将此浓度分布统计绘制为雾霾粒子粒径分布图;
S3:将该粒径分布与微观所得到的粒径分布进行对比分析;
S4:同时通过遥感检验能够获得大尺度、长时间序列的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有效的弥补了微观分析采样点分布不均的缺点,进而可以推测出雾霾的来源和下一步的动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宏观结合的雾霾精准溯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感检验在进行对比分析出现的比对结果具体如下:
a:若数据处理结果显示维稳和匹配度高于76.49%,即可从科学逻辑性上认为该点进行的微观分析溯源工作可以代表整个城市的本次雾霾的溯源统计分布情况,即完成整个工作流程。
b:若匹配度较低,则该次实验定义为由于误差操作不当等问题导致的失败组实验,需重新进行测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宏观结合的雾霾精准溯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场模块(2)采用蜂窝集成式六边形设计,且电场模块(2)采用正负极可拆卸设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宏观结合的雾霾精准溯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板(3)采用板式集尘极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2824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多屏广告屏的连接装置以及连接方法
- 下一篇:涂布垫片及涂布模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