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烧烫伤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327749.1 | 申请日: | 2022-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45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琦;张国侠;吴淑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纤仁本草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K9/08;A61K35/618;A61K9/06;A61K47/44;A61P17/02;A61P29/00;A61K31/045;A61K33/30;A61K35/02;A61K35/57 |
| 代理公司: | 南昌青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3 | 代理人: | 刘爱芳 |
| 地址: | 330004 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烫伤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烧烫伤药物,由内服药和外用药组成,内服药包括:金银花、陈皮、天门冬、川黄连、黄柏、鸡内金、淡竹叶、车前子、海金沙;外用药主要由龙骨、龙齿、珍珠粉、冰片、炉甘石、芝麻油制备而成。本发明的烧烫伤药物对烧烫伤引起的火毒、热毒、溃疡以及久不收口,疮口不愈,愈后不佳等症状,有利于烧烫伤患者的康复,其用药简单,药物无毒副作用,安全性高,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烧烫伤药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烧烫伤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烧烫伤(burn)是指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常见的火焰、高温和强辐射热等引起的组织损伤。烧烫伤的程度由温度的高低、作用时间的长短而不同,临床经验证实烧烫达全身表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时则可能有生命危险。轻度的烧伤或烫伤表皮发生红肿、灼痛或起水泡,严重的烧伤烫伤,常常导致人体内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休克,皮肤组织红肿、溃烂、感染等严重后果,若不及时治疗创面,因感染会久不愈合,导致疤痕的产生,影响肢体功能。
一般情况下正确的早期处理烧烫伤,可以减轻烧烫伤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是烧烫伤患者后续治疗的基础,与烧烫伤患者治疗转归有着密切的关系。急救的基本要求是迅速终止热源致伤和应急处理,针对不同烧烫伤原因,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对于轻度烧烫伤及术后治疗的选择,烧烫伤的治疗还包括使用烧烫伤膏进行涂抹治疗。
目前对于烧烫伤的治疗方法虽能产生一定的疗效,但药物组分多,制作复杂,消肿、止痛、生肌效果缓慢,治愈时间长,且治愈后一般都会留有疤痕,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治疗烧烫伤更为有效的烧烫伤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烧烫伤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烧烫伤药物结合内服外用,具有清营凉血解毒功效,外用药和内服药组成简单,外用药制作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对烧烫伤创面治愈快,不需消痂植皮,治愈后不留疤痕。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之一为:
一种烧烫伤药物,由内服药和外用药组成,所述内服药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金银花5-15份、陈皮5-15份、天门冬2-6份、川黄连2-6份、黄柏2-6份、鸡内金3-9份、淡竹叶4-10份、车前子4-10份、海金沙3-9份;
所述外用药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龙骨400-600份、龙齿600-800份、珍珠粉70-120份、冰片5-7份、炉甘石100-300份、芝麻油200-300份。
优选的,根据烧烫伤部位加入药物,腰部以上者的内服药的组分还包括5-15重量份续断;腰部以下的内服药的组分还包括5-15重量份牛膝。
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对烧烫伤多年研究以及临床经验总结认为,烧烫伤是由于接触热源,火热之毒侵入人体,伤及体内阴液,内攻脏腑,出现各种症状,关键是要去除火毒之邪,因此,本发明的药物基调为清热解毒,配伍养阴生津药,而烧烫伤一般会造成皮肤红肿、破损或者起水泡,配上凉血燥湿药物,修复皮肤再生,因而外用药物以清热燥湿敛疮、消肿生肌为主,帮助创面收敛,促进皮肤生长,减少预后留有疤痕的可能,并且该药物组成简单,制作便捷,可以达到随取随用,能很大的减少因为处理不及时所带来的一系列症状。
针对烧烫伤程度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使用方案。如果I度烧烫伤未起泡者,可采用外用药膏直接涂抹。如果II度烧烫伤起小泡者,需用消毒的铁针将泡下部刺破排除渗液后涂药,起大泡者需用已消毒的剪刀将水泡顶部剪开,排出渗液后再涂上外用药膏。如果深II度烧烫伤者或烧烫伤面积较大者,需先到医院进行补液消炎,然后在涂本发明外用药膏的同时服用本发明的内服药,每天一剂,轻度烧烫伤者三剂,重度烧烫伤者六剂;另外需注意,患者使用本发明的药物治疗时不能食用鱼、牛肉、豆豉等。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之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纤仁本草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纤仁本草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277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