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表面沉积纳米金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26543.7 | 申请日: | 202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7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宋文;张玉梅;徐博雅;何奕德;张燕;李广文;侯亚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D11/26 | 分类号: | C25D11/26;C25D7/00;C25D3/48;C25D5/54 |
代理公司: | 西安研创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9 | 代理人: | 王文焕 |
地址: | 71003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纳米 阵列 表面 沉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表面沉积纳米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钛片预处理:S2:钛片表面阳极氧化形成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S3:使用有机薄膜对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基底及其侧壁进行绝缘处理,只保留与电极接触的部分用于导电接触;S4:以步骤S3中处理后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作为工作电极,铂片为辅助电极,在氯金酸溶液中进行恒压电沉积;S5:去除有机薄膜绝缘层。本发明中的沉积方法将钛片进行绝缘处理,仅保留与电极接触的部分进行纳米金沉积,从而避免了电能的浪费,高效提升纳米金的沉积效率;同时,采用阳极氧化电压的方法控制基底纳米管的管径,调控沉积纳米金颗粒的大小,以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表面沉积纳米金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钛表面阳极氧化形成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nanotubes array,NT)是常用的钛表面活性结构,有研究证实采用阴极电沉积技术可以在NT表面沉积纳米金,进一步提升材料表面的生物活性。然而纳米金的大小、形态等对其生物效应具有显著影响,如何在纳米管表面可控的形成纳米金颗粒面临许多挑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在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表面沉积纳米金的方法,将钛片进行绝缘处理,仅保留与电极接触的部分进行纳米金沉积,从而避免了电能的浪费,使电能更为集中在与电极接触的部分的表面,高效提升纳米金的沉积效率;同时,利用阳极氧化电压控制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直径,利用该直径的空间限制效应,实现可控纳米金的沉积技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在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表面沉积纳米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钛片预处理:
S2:钛片表面阳极氧化形成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
S3:使用有机薄膜对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基底及其侧壁进行绝缘处理,只保留与电极接触的部分用于导电接触;
S4:以步骤S3中处理后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作为工作电极,铂片为辅助电极,在氯金酸溶液中进行恒压电沉积;
S5:去除有机薄膜绝缘层。
进一步的,步骤S1的具体操作包括,
S101:将直径为1.5cm,厚度为1mm的圆形钛片置于清水中,依次采用400目、800目、1500目砂纸进行打磨,每一粒度砂纸打磨2min,直至钛片表面呈现光滑镜面;
S102:将打磨后的钛片在清水中超声清洗15min,去除表面污迹。
进一步的,步骤S2的具体操作包括,
S201:配制阳极氧化所需的电解液;
S202:将钛丝弯制成间隔1.5cm的钛片固定夹,对经过步骤S101处理后的钛片进行夹持固定,并将钛丝与电源的阳极相连,电源的阴极与碳棒电极相连;
S203:打开电源并将电压调至最小后,将夹持有钛片的钛丝和碳棒电极放入步骤S201中配制好的电解液中,固定钛丝;
S204:缓慢升高电压,对钛片的表面进行阳极氧化,形成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氧化时间为1h,阳极氧化期间使用磁力搅拌仪搅动电解液;
S205:将步骤S204中阳极氧化后的钛片依次放入丙酮溶液、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波震荡清洗,每种溶液各清洗15min。
进一步的,步骤S201中配制阳极氧化所需的电解液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在3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23mL85%磷酸溶液和5mL氢氟酸溶液,随后加入去离子水定容至400ml,搅拌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265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