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动顺浆式可抗强风的烟囱围护结构及作业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326324.9 | 申请日: | 2022-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9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 发明(设计)人: | 刘兵;李旭;徐俊祥;孙晓红;王君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H12/28 | 分类号: | E04H12/28;E04H12/18;E04H9/14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祖之强 |
| 地址: | 25001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顺浆式可抗 强风 烟囱 围护结构 作业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动顺浆式可抗强风的烟囱围护结构及作业方法,属于烟囱防护技术领域,所述烟囱围护结构包括:用于套设在烟囱外侧的多个叶素围护结构以及用于套设固定在烟囱外侧的多条滑轨,每条滑轨均包括开口朝上的第一滑道和开口朝下的第二滑道;叶素围护结构为流线体状,叶素围护结构的顶部设有与第一滑道配合的第一滑轮组,叶素围护结构的底部设有与第二滑道配合的第二滑轮组。本发明采用的流线体外形使得风流过叶素表面时不产生漩涡脱落,有效降低了因漩涡脱落产生的横向风荷载,并且可规避涡激共振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囱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主动顺浆式可抗强风的烟囱围护结构及作业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目前,电力资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出现了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潮汐发电等新型清洁能源发电方式,但现阶段仍主要通过火力发电获取电力资源。在火电厂中,烟囱是一种为锅炉的热烟气或烟雾提供通风的结构,其安全性能不仅直接关系到周边建筑物的安全,而且一旦烟囱受损,将严重影响城市生命线的正常运行。
发明发现,目前的烟囱高度已经达到200米量级,其具有柔度大、阻尼小、自振频率极低且分布密集等特征,属于典型的风敏感结构,烟囱结构在强台风发生毁坏的事例屡见不鲜,并且在特定斯脱罗哈数的风况下发生涡激共振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动顺浆式可抗强风的烟囱围护结构及作业方法,流线体的外形使得风流过叶素围护结构表面时不产生漩涡脱落,有效降低了因漩涡脱落产生的横向风荷载,并且可规避涡激共振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主动顺浆式可抗强风的烟囱围护结构。
一种主动顺浆式可抗强风的烟囱围护结构,包括:
用于套设在烟囱外侧的多个叶素围护结构以及用于套设固定在烟囱外侧的多条滑轨,每条滑轨均包括开口朝上的第一滑道和开口朝下的第二滑道;
叶素围护结构为流线体状,叶素围护结构的顶部设有与第一滑道配合的第一滑轮组,叶素围护结构的底部设有与第二滑道配合的第二滑轮组。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主动顺浆式可抗强风的烟囱围护结构。
一种主动顺浆式可抗强风的烟囱围护结构,包括:
用于套设在烟囱外侧的多个叶素围护结构以及用于套设固定在烟囱外侧的多条滑轨,每条滑轨均包括开口朝上的第一子轨道和开口朝下的第二子轨道,第一子轨道和第二自轨道背向固定;
叶素围护结构为流线体状,叶素围护结构的顶部设有与第一子轨道配合的第一滑轮组,叶素围护结构的底部设有与第二子轨道配合的第二滑轮组。
作为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一滑轮组的各个滑轮均匀间隔设置,第二滑轮组的各个滑轮均匀间隔设置。
作为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各个叶素围护结构的结构和尺寸相同,各个圆形滑轨同轴布置,且各个圆形滑轨的结构和尺寸相同。
作为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叶素围护结构为封闭的中空结构。
作为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空的叶素围护结构内部设有钢材质的骨架。
作为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叶素围护结构的顶板和底板为钢板。
作为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叶素围护结构外皮采用复合材料蒙皮。
作为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烟囱的截面为矩形。
作为可选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烟囱的截面为多边形或者圆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263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