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掺杂纳米金的抑菌硅橡胶材料、抑菌硅橡胶制品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325503.0 | 申请日: | 2022-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38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 发明(设计)人: | 郑文富;李小兰;赵宇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8L83/04 | 分类号: | C08L83/04;C08L83/07;C08L39/06;C08L71/02;C08L89/00;C08K3/08;C08K3/34;C08K9/04 |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秉丽 |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掺杂 纳米 硅橡胶 材料 制品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掺杂纳米金的抑菌硅橡胶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纳米金抗菌液、分散剂和填充剂混合,初次过筛,干燥,整粒,二次过筛,制得纳米金粗粉;其中,所述纳米金抗菌液包含纳米金颗粒,所述纳米金抗菌液的最小抑菌浓度≤4.5ppm;所述纳米金抗菌液、所述分散剂与所述填充剂的重量比为1:(0.01%~2%):(2~30),所述分散剂为聚乙二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填充剂为滑石粉和/或明胶;
将所述纳米金粗粉与磨球按照重量比1:(0.1~20)混合后进行干法球磨,制得平均粒径≤300nm的纳米金抗菌粉;
将硅橡胶与所述纳米金抗菌粉按照重量比100:(1%~50%)进行密炼共混,加入硫化剂,进行硫化,制得所述掺杂纳米金的抑菌硅橡胶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纳米金抗菌液的最小抑菌浓度包括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至少一种;及/或,
所述纳米金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20nm;及/或,
所述纳米金颗粒在所述纳米金抗菌液中的浓度为0.5~30000ppm;及/或,
所述纳米金颗粒在所述纳米金抗菌液中的粒径多分散指数≤0.3;及/或,
所述纳米金抗菌液为包含所述纳米金颗粒的胶体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散剂的分子量为1000Da~70000Da;及/或,
所述纳米金抗菌液、所述分散剂与所述填充剂的重量比为1:(0.05%~1.7%):(3~20)。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纳米金抗菌液、所述分散剂和所述填充剂混合的方式为搅拌,搅拌温度为10~60℃,搅拌速度为10~1200rpm;及/或,
所述初次过筛的筛网目数为80目;及/或,
所述干燥的温度为115~125℃,干燥时间为2~5h;及/或
所述二次过筛的筛网目数为200目;及/或,
所述纳米金粗粉的粒径为(+)200(-)1000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纳米金颗粒的表面接枝有硫醇类小分子,所述硫醇类小分子选自巯基乙酸、2-巯基苯并噁唑、2-(3-巯基吲哚)苯甲酸、4-巯基苯甲酸和3-巯基丙酸甲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及/或,
所述纳米金抗菌液的最小抑菌浓度≤2ppm;及/或,
所述纳米金抗菌粉的平均粒径为100~300nm;及/或,
所述纳米金抗菌粉的粒径多分散指数小于0.3;及/或,
所述纳米金颗粒在所述纳米金抗菌液中的浓度为0.5~20000pp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法球磨步骤中,球磨转速为50~800rpm,球磨时间为0.5~4h。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球为氧化锆珠和玛瑙珠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氧化锆珠的直径为0.05mm~0.15mm,所述玛瑙珠的直径为0.4cm~1.2cm;及/或,所述干法球磨步骤中,所述纳米金粗粉与所述磨球的重量比为1:(0.3~1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硅橡胶为甲基硅橡胶、乙烯基硅橡胶、苯基硅橡胶、氟硅橡胶和腈硅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及/或,
所述硫化剂选自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二叔丁基和2,4-二氯过氧化苯甲酰中的一种或多种;及/或,
所述硅橡胶与所述纳米金抗菌粉的重量比为100:(1%~35%);及/或,
所述硅橡胶与所述硫化剂的重量比为100:(1~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未经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2550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