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针菇的选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25380.0 | 申请日: | 202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32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向勇;杨安;于群;杨欢仁;廖元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代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A01G18/40;A01G18/50 |
代理公司: | 广州浩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76 | 代理人: | 陈明月 |
地址: | 514300 广东省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针菇 选育 方法 | ||
1.一种金针菇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遗传背景不同的金针菇菌种,作为杂交的两个亲本菌种,将两个亲本菌种同时接种于不同培养皿内,培养基为寒天培养基,在18℃下培养8天后,切取菌块,将两个亲本菌块接种在同一个具有寒天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继续在18℃下培养,利用拮抗反应判断亲本菌种间的遗传背景差异,选出有拮抗线产生的两个亲本菌种;
步骤二:选取步骤一亲本发育完全的子实体,取直径8.5mm-10.5mm的菌盖部分用于担孢子的收集;摘取菌盖后,用75%的酒精对菌盖进行擦拭消毒,切掉菇柄,将菌盖置于已灭菌的玻璃培养皿中,将培养皿静置8-10小时,揭去菌盖,即可收集到菌盖喷射的孢子印;
步骤三:准备已灭菌的装有无菌水的离心管,选取步骤二得到的孢子印进行冲洗,冲洗后得到金针菇孢子悬浮液,将金针菇孢子悬浮液转移至无菌水中进行稀释,稀释到浓度为2.5×102个/mL,取稀释后的金针菇孢子悬浮液,转移到装有PDA培养基的培养皿中,进行涂布稀释,再在黑暗,18℃条件下培养4-5天,获得由单个担孢子长出的单核菌株;
步骤四:将单核菌株转接至含有培养基的试管中,在黑暗,18℃条件下培养12天,对单核菌株进行筛选,筛选出生产速度快的单核菌株用于后续的杂交;两个亲本菌种均采用步骤二-步骤四的方法培养;
步骤五:将步骤四得到的两个亲本菌种的单核菌株分别在含有与步骤四相同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在黑暗,18℃条件下培养10天,刮掉菌落表面菌丝,在菌落边缘进行打孔,后将两株单核菌株的菌块转移至同一培养皿中,培养基与步骤四的培养基相同,相距1.5cm,在18℃,黑暗条件下进行培养9-10天,对菌丝进行镜检,选择菌丝上有锁状联合结构的组合,取中间突起部分切割菌块,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获得杂交菌株;
步骤六:将步骤五中得到的杂交菌株在17℃,黑暗条件下,培养9天,刮去表面菌丝,在菌丝尖端位置呈环状打孔,打孔后取菌块放入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获得金针菇液体菌种;
步骤七:将金针菇液体菌种接种于栽培瓶中,每瓶接种25-30ml,在18℃,黑暗条件下进行菌丝培养,后在5-8℃条件下进行出菇培养,在菌丝培养和出菇培养中测定其农艺学性状与栽培性状,筛选出符合生产需求且产量,质量优于亲本的菌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针菇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判断亲本菌种间的遗传背景差异的步骤为:对两个亲本菌种进行菌落培养8天后,用打孔器在距离菌丝尖端位置打孔,打孔后取两个亲本菌块接种于同一培养皿内,相距1.5cm,在黑暗,18℃条件下进行培养,待长至相交部位,观查两菌落之间是否有拮抗线产生,有拮抗线产生表明两亲本之间遗传背景差异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针菇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稀释的方法为:利用100μL无菌水冲洗孢子印后获得100μL孢子悬浮液,将孢子悬浮液打入900μL的无菌水中进行稀释,获得稀释10倍的孢子悬浮液,再从10倍的孢子悬浮液中吸取100μL打入下一支加有900μL无菌水的离心管中,即可获得稀释100倍的孢子悬浮液,重复上述稀释操作,对孢子液进行梯度稀释,直到获得浓度为2.5×102个/mL的孢子悬浮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针菇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培养基配方为每1L培养基中包括:200g土豆,20g葡萄糖,15g琼脂粉,5g酵母粉,1g磷酸氢二甲,0.5g硫酸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金针菇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选择筛选的条件还包括:粉孢子少,菌丝均匀的单核菌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金针菇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镜检所选择的菌丝为两菌落之间形成融合线状突起的杂交组合中间突起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金针菇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培养基为寒天培养基,其配方为:淀粉200g,无水葡萄糖20g,琼脂15g,加水定容至1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代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代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2538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级加热的自动控温式电锅炉
- 下一篇:碳九石油树脂的热聚合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