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上智能移动设备无线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24802.2 | 申请日: | 202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21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安吉;陈满;骆顺志;陈开慧;张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B60R16/023;H02J50/10;H02J50/60;H02J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邱云雷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智能 移动 设备 无线 充电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上智能移动设备无线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汽车电气控制领域,该方法包括基于获取的整车电源档位状态、MP5功能软开关状态、钥匙状态、蓄电池电压状态、车门状态、充电设备故障状态,判定无线充电功能是否开启;基于获取的整车电源档位状态、MP5功能软开关状态、钥匙状态、蓄电池电压状态、无线充电信号状态、无线充电区域异物存在状态、充电设备故障状态,判定无线充电功能是否暂停;基于获取的整车电源档位状态、MP5功能软开关状态、充电设备故障状态,判定无线充电功能是否退出。本发明能够有效保证汽车上无线充电功能的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气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上智能移动设备无线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如对手机充电的Qi(一种无线充电标准)方式;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大部分电动汽车充电采用此方式)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对于无线充电而言,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
为了提升车辆的乘坐体验,当前,大多数汽车已搭载无线充电装置,用于为汽车上驾驶员或乘客携带的智能移动设备进行充电。但是,现有的汽车手机无线充电功能控制逻辑简单,充电过程中的开始和退出触发条件单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误退出等情况,导致汽车上的无线充电使用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上智能移动设备无线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能够有效保证汽车上无线充电功能的使用体验。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上智能移动设备无线充电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车辆的整车电源档位状态、MP5功能软开关状态、钥匙状态、蓄电池电压状态、车门状态、充电设备故障状态、无线充电区域异物存在状态、无线充电信号状态;
基于获取的整车电源档位状态、MP5功能软开关状态、钥匙状态、蓄电池电压状态、车门状态、充电设备故障状态,判定无线充电功能是否开启;
基于获取的整车电源档位状态、MP5功能软开关状态、钥匙状态、蓄电池电压状态、无线充电信号状态、无线充电区域异物存在状态、充电设备故障状态,判定无线充电功能是否暂停;
基于获取的整车电源档位状态、MP5功能软开关状态、充电设备故障状态,判定无线充电功能是否退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当整车电源档位状态为处于ON档、MP5功能软开关状态为MP5功能软开关开启、钥匙状态为PEPS模块搜寻钥匙信号完毕、蓄电池电压状态为蓄电池电压高于设定阈值、车门状态为车门关闭且充电设备故障状态为充电设备未发生故障,则无线充电功能开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当整车电源档位状态为处于ON档且MP5功能软开关状态为MP5功能软开关开启,同时钥匙状态为PEPS模块搜寻钥匙信号中、蓄电池电压状态为蓄电池电压低于设定阈值、无线充电信号状态为充电中断信号、无线充电区域异物存在状态为存在异物或充电设备故障状态为充电设备发生可恢复故障,则无线充电功能暂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于无线充电信号状态:
当首次接收到充电中断信号后,开始对充电中断信号进行持续监控:
若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到预设次数以上的充电中断信号,则将无线充电功能暂停第二预设时间,无线充电功能暂停结束后继续对充电中断信号进行监控,并在之后的第一预设时间内对接收到的充电中断信号次数进行判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248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