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供油泵的泵盖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24563.0 | 申请日: | 202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2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周启明;王亚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油高科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重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59/44 | 分类号: | F02M59/44;F02M59/46;F02M59/02 |
代理公司: | 重庆乾乙律师事务所 50235 | 代理人: | 侯懋琪;侯春乐 |
地址: | 4011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油泵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压供油泵的泵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内设置有低压进油道、高压出油道和多个泵油副,多个所述泵油副的进油端均与低压进油道连接,多个所述泵油副的出油端均与高压出油道连接;所述泵油副包括供油部和柱塞部,所述供油部的轴向与盖体的底面平行设置,所述柱塞部的轴向朝盖体的下方延伸,柱塞部的轴向与盖体的底面垂直设置。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泵盖,高压供油泵燃油不易泄漏、使用可靠、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安装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高压供油泵的泵盖。
背景技术
在共轨燃油喷射系统中,共轨泵的作用是定量输出足够发动机燃烧作功的高压燃油至共轨管中,其产生高压燃油的核心部件就是泵油系,低压燃油通过泵油系中的进油阀进入压油腔中,通过柱塞的运动产生高压燃油,再通过出油阀泵出高压燃油。如附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供油泵的泵油系通常是采用悬挂式置于泵体中,进出油阀紧密放置于柱塞副上端,泵油系空间上属于轴向整体式分布,最后通过泵盖螺栓将泵盖与泵体安装连接,实现泵油系的安装,但由上述结构容易使高压燃油从泵盖与泵体的结合面之间渗漏,影响燃油泵出的压力和流量,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结合面的密封性,现有技术中,往往会提高泵盖与泵体的连接螺栓预紧力,从而降低了连接螺栓的使用寿命,降低了高压供油泵的整体可靠性和寿命。另外,上述泵油系轴向布置方式使整个供油泵的高度尺寸较大,占用较大的车辆布置空间,在越来越有限的车辆布置空间下,完全不利于车辆的紧凑布置和轻量化设计。而且,上述结构复杂,安装不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压供油泵的泵盖,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高压供油泵燃油容易泄漏、使用不可靠、结构不紧凑、占用空间大、安装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压供油泵的泵盖,其创新点在于: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内设置有低压进油道、高压出油道和多个泵油副,多个所述泵油副的进油端均与低压进油道连接,多个所述泵油副的出油端均与高压出油道连接;所述泵油副包括供油部和柱塞部,所述供油部的轴向与盖体的底面平行设置,所述柱塞部的轴向朝盖体的下方延伸,柱塞部的轴向与盖体的底面垂直设置。
作为优化,多个所述供油部的轴向相互平行设置,低压进油道的轴向与高压出油道的轴向平行设置。
作为优化,所述供油部包括自左向右依次连接的进油腔、压油腔、高压油腔和出油腔;所述进油腔的左端与所述低压进油道连通,所述进油腔的右端设置有进油阀紧座,所述压油腔的右端设置有出油阀紧座,所述高压油腔的右端设置有出油紧座,所述进油阀紧座、出油阀紧座和出油紧座三者的中心均沿轴向设置有过油孔;所述压油腔内还设置有进油滑阀,所述进油滑阀的右端面与出油阀紧座的左端面之间通过第一压簧连接,在第一压簧的回复力作用下,进油滑阀的左端面能与所述进油阀紧座的右端面接触,以关闭进油阀紧座的过油孔的右端出口;所述高压油腔内还设置有出油滑阀,所述出油滑阀的右端面与出油紧座的左端面之间通过第二压簧连接,在第二压簧的回复力作用下,出油滑阀的左端面能与所述出油阀紧座的右端面接触,以关闭出油阀紧座的过油孔的右端出口;所述出油腔的右端与所述高压出油道连通;
所述柱塞部包括柱塞腔,所述柱塞腔的上端与所述压油腔连通,所述柱塞腔的轴向与所述压油腔的轴向垂直;所述柱塞腔内设置有柱塞,所述柱塞的下端伸出柱塞腔外,所述柱塞的下端设置有弹簧座,所述柱塞上套装有第三压簧,所述第三压簧的上端与柱塞腔的腔壳连接,所述第三压簧的下端与所述弹簧座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进油滑阀的外周面上沿周向均布多个第一过油槽,所述第一过油槽的轴向沿进油滑阀的轴向设置;所述出油滑阀的外周面上沿周向均布多个第二过油槽,所述第二过油槽的轴向沿出油滑阀的轴向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油高科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重庆)有限公司,未经重油高科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重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245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