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水稻病害的农药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24204.5 | 申请日: | 202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47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禹震洋;黄秋榕;张德平;林繁东;林纬;张得平;唐德剑;潘忠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福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7/24 | 分类号: | A01N47/24;A01N37/36;A01N43/78;A01N43/90;A01P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博敖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84 | 代理人: | 李明香 |
地址: |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水稻 病害 农药 组合 | ||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水稻病害的农药组合物。一种防治水稻病害的农药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由吡唑醚菌酯、烯肟菌酯、唑胺菌酯或噻呋酰胺和小白菊内酯复配而成,复配的质量比均为1‑200:200‑1。本发明农药组合物中有效成分吡唑醚菌酯、烯肟菌酯、唑胺菌酯或噻呋酰胺和小白菊内酯复配时,在一定质量比范围内共毒系数大于120,表现出增效作用。基于此,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可以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且与单一药剂相比,可以提高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有利于降低用药量,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可以为开发新型农药提供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水稻病害的农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水稻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真菌病害,是世界上重要的水稻病害之一。水稻纹枯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一般从分蘖期开始到抽穗前后发病最重,危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能危害穗部和深入到茎秆,该病害导致水稻结实率下降,千粒重降低,严重影响水稻产量。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农业生产上常用的药剂有井冈霉素、三唑酮和已唑醇等,但是长时间使用单一药剂防治病害大大增加了病原菌抗药性的风险,造成防效逐年下降、病原菌抗药性增效和生态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农药混用是延缓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的有效措施之一。将不同的农药进行复配可以延缓有害生物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从而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CN201610138008.3,公开了含小白菊内酯的农药杀菌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并具体公开了小白菊内酯对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纹枯病菌、玉米小斑病菌、稻瘟病菌、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等多种病原菌具有较好的药效,其中对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为36.83mg/L。
目前,还未见到吡唑醚菌酯、烯肟菌酯、唑胺菌酯或噻呋酰胺和小白菊内酯复配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水稻病害的农药组合物,以解决长时间使用单一药剂带来的防效降低、抗药性增强和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治水稻病害的农药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由吡唑醚菌酯、烯肟菌酯、唑胺菌酯或噻呋酰胺和小白菊内酯复配而成,复配的质量比均为1-200:200-1。
作为优选,所述吡唑醚菌酯和小白菊内酯的质量比为1:35-1。
作为优选,所述烯肟菌酯和小白菊内酯的质量比为1-5:20-1。
作为优选,所述唑胺菌酯和小白菊内酯的质量比为1-30:10-1。
作为优选,所述噻呋酰胺和小白菊内酯的质量比为1-10:45-1。
作为优选,所述水稻病害为水稻纹枯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农药组合物中有效成分吡唑醚菌酯、烯肟菌酯、唑胺菌酯或噻呋酰胺和小白菊内酯复配时,在一定质量比范围内共毒系数大于120,表现出增效作用。基于此,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可以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且与单一药剂相比,可以提高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有利于降低用药量,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可以为开发新型农药提供支持。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福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福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242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