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凝胶时间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21042.X | 申请日: | 202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146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孙志勇;罗啸;孙笃新;潘月宝;孙之兰;刘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永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02 | 分类号: | G01N25/02 |
代理公司: | 潍坊泰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65 | 代理人: | 代文涛 |
地址: | 262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饱和 聚酯树脂 凝胶 时间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凝胶时间检测装置,涉及树脂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底板,底板的顶端固定连接外箱,所述外箱内设有树脂加热机构和树脂检测机构;所述树脂加热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底板顶端的加热座,加热座的顶部设有树脂槽,树脂槽底部的加热座内设有加热板;所述树脂检测机构包括树脂拉丝组件和拉丝缠绕组件,树脂拉丝机构包括设置于加热座上方的转动座,本发明通过设置树脂加热机构能够将树脂加热熔化使之成为胶状,通过设置树脂检测机构能够对树脂进行间歇性的拉丝,并且对拉丝后的树脂进行缠绕,根据缠绕所得到的的丝状树脂能够检测出树脂的凝胶性能,对树脂的检测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无需人工手动检测,检测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凝胶时间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不饱和聚酯树脂,一般是由不饱和二元酸与二元醇或者饱和二元酸与不饱二元醇缩聚而成的具有酯键和不饱和双键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通常,聚酯化缩聚反应是在190~220℃进行,直至达到预期的酸值(或粘度),在聚酯化缩聚反应结束后,趁热加入一定量的乙烯基单体,配成粘稠的液体,这样的聚合物溶液称之为不饱和聚酯树脂。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工艺性能优良,其可以在室温下固化,常压下成型,工艺性能灵活,特别适合大型和现场制造玻璃钢制品。固化后树脂综合性能好,力学性能指标略低于环氧树脂,但优于酚醛树脂。耐腐蚀性,电性能和阻燃性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牌号的树脂来满足要求,树脂颜色浅,可以制成透明制品。
在对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应用过程中,为了保证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质量,需要对其进行检测,现有的用于检测不饱和聚酯树脂凝胶时间的检测装置一般依靠人工判断拉丝与否,较为耗费人力,不利于检测自动且高效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凝胶时间检测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凝胶时间检测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顶端固定连接外箱,所述外箱内设有树脂加热机构和树脂检测机构;
所述树脂加热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底板顶端的加热座,加热座的顶部设有树脂槽,树脂槽底部的加热座内设有加热板;
所述树脂检测机构包括树脂拉丝组件和拉丝缠绕组件,树脂拉丝机构包括设置于加热座上方的转动座,转动座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拉丝杆,转动座同轴贯穿并固定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与外箱固定连接,外箱的外部固定设有用于驱动转动杆转动的外部电机;
所述拉丝缠绕组件包括设置于加热座一侧的滑座,滑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斜面块,斜面块的一侧设有齿杆,齿杆的顶端啮合连接有驱动齿轮,转动杆贯穿驱动齿轮并与之同轴固定连接,滑座靠近加热座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安装罩,安装罩的外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盘,转动盘上固定设有多个缠绕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树脂槽弧形设置,树脂槽两侧的加热座上均固定连接有侧挡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座与外箱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弹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板的顶端固定设有导轨,滑座与导轨滑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罩内固定设有内部电机,内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安装罩并与转动盘同轴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盘和缠绕杆内开设有冷却腔,安装罩的内壁固定设有气罩,安装罩上开设有与冷却腔、气罩相连通的通气孔,气罩连接冷气接入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齿轮为非全齿齿轮,齿板内开设有两个插槽,每个插槽内的端部均固定连接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固定连接导杆,导杆与插槽滑动连接,导杆的一端延伸至插槽外并与外箱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永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永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210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