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BS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16182.8 | 申请日: | 202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05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季得运;陈平绪;叶南飚;张永;李明昆;李欣达;诸金;李鹏浩;林荣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5/02 | 分类号: | C08L55/02;C08L25/12;B29B9/06;B29B9/1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周全英 |
地址: | 215334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bs 树脂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BS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塑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ABS树脂组合物包含如下重量份的成分:ABS树脂70~90份、耐热剂5~20份、接枝SAN树脂5~10份和助剂0.5~1.5份;所述接枝SAN树脂为SAN接枝亚胺基树脂。本发明通过引入SAN接枝亚胺基树脂,增强了ABS树脂体系中分子链之间的缠结,使得产品在焊接过程中不易产生拉丝、溢料等缺陷,非常适合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的焊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ABS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ABS树脂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具有优良的抗冲击强度、良好的加工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易于加工成型,综合性能优良。ABS树脂以其卓越的综合性能广泛用于汽车工业、电子电器工业、轻工家电、纺织和建筑等行业。ABS树脂可采用挤出、注塑、真空、吹塑等多种成型方法生产产品。在汽车尾灯、侧位灯、转向灯等的应用上,一般是采用ABS或PC/ABS材料来制作灯壳体,采用PMMA材料生产灯罩。而灯壳和灯罩之间的组合方式通常采用热板焊接、振动摩擦焊接、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等方法。其中热板焊接和振动摩擦焊接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但在实际生产应用过程中,尤其是热板焊接和振动摩擦焊接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塑料焊接缺陷问题,如焊接拉丝、焊接溢料,使得最终制品的焊接强度不足、产品不美观。目前,从材料角度来改善焊接缺陷问题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具有高焊接强度、焊接缺陷少的ABS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ABS组合物,所述ABS组合物包含如下重量份的成分:ABS树脂70~90份、耐热剂5~20份、接枝SAN树脂5~10份和助剂0.5~1.5份;所述接枝SAN树脂为SAN接枝亚胺基树脂;所述SAN接枝亚胺基树脂的结构式如下:
本发明通过引入SAN接枝亚胺基树脂,一方面由于氢键作用增强了ABS树脂体系中分子链之间的缠结,使得产品在焊接过程中不易产生拉丝、溢料等缺陷。另一方面,在焊接过程中SAN接枝亚胺基树脂中的亚氨基和汽车零部件中常用的PMMA焊接时会发生大分子反应,从而增强了ABS和PMMA间的焊接强度,也避免了PMMA产品的拉丝和溢料缺陷的产生。
优选地,所述ABS树脂为本体法ABS、乳液法ABS中的至少一种;所述ABS树脂按ISO1133-2011标准,在220℃,10kg负荷下测得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4~24g/10min。熔体流动速率过低,加工性能较差,导致ABS树脂组合物的力学性能明显下降;熔体流动速率过高,焊接过程中易出现溢料等缺陷。
优选地,所述助剂包含抗氧剂、光稳定剂、润滑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中的至少一种,如抗氧剂1010、抗氧剂168等;所述光稳定剂为紫外光吸收剂、高分子量受阻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酯类润滑剂、硬脂酸盐类润滑剂、硬脂酸类润滑剂中的至少一种,如季戊四醇硬脂酸酯、硬脂酸、硬脂酸钙等。
优选地,所述耐热剂为N-苯基马来酰亚胺聚合物、α-甲基苯乙烯或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N-苯基马来酰亚胺聚合物可提高树脂的耐热性、耐冲击性、热熔性和加工性,α-甲基苯乙烯、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具有耐高温性、尺寸稳定性和很高的抗冲击强度,在汽车领域被广泛应用。
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ABS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为:按配比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得到本发明所述ABS树脂组合物。
优选地,所述双螺杆挤出机主机筒的工作温度为180~240℃,双螺杆转速为400~600r/min。
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ABS树脂组合物在汽车零部件的焊接领域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161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