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塑剂加工用脱色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315170.3 | 申请日: | 2022-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32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 发明(设计)人: | 高彬;宗雪;刘宗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赛尔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15/10 | 分类号: | B01D15/10;B01D15/18;B01J19/00;B01J19/18;B01F31/44 | 
| 代理公司: | 山东恒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47 | 代理人: | 张绍磊 | 
| 地址: | 255000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塑剂 工用 脱色 设备 | ||
本发明适用于化工生产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增塑剂加工用脱色设备,包括外壳和试剂筒,还包括:一级吸附机构,包括一号碳板和二号碳板,所述一号碳板和二号碳板共同连接有一个弹性推力机构,所述弹性推力机构能够带动一号碳板和二号碳板水平往复摆动,从而对增塑剂中的有色杂质进行吸附以及对增塑剂进行导向;二级吸附机构,所述二级吸附机构通过往复转动的方式对增塑剂中的有色杂质进行多层吸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能够进行持续转动的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固定连接有斜杆,斜杆与水平面间存在一定角度的夹角,所述斜杆连接有摆动组件,同时所述摆动组件能够沿斜杆往复滑动;所述动力组件连接有混合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塑剂加工用脱色设备。
背景技术
增塑剂一般指塑化剂, 塑化剂是在工业生产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又称增塑剂。
增塑剂在其反应合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类色素杂质,如磷脂、蛋白质、色素、水分等,传统的增塑剂脱色通常是使用粉末活性炭对物料进行脱色,或者利用强氧化剂进行脱色。但粉末活性炭吸附能力有限,需经常更换碳板,同时强氧化剂与增塑剂自然反应的氧化效率较低。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增塑剂加工用脱色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塑剂加工用脱色设备,旨在解决粉末活性炭吸附能力有限,需经常更换碳板,同时强氧化剂与增塑剂自然反应的氧化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增塑剂加工用脱色设备,包括外壳和试剂筒,所述外壳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试剂筒与外壳连通,还包括:
一级吸附机构,包括一号碳板和二号碳板,所述一号碳板设置在二号碳板一侧,所述一号碳板和二号碳板共同连接有一个弹性推力机构,所述弹性推力机构能够带动一号碳板和二号碳板水平往复摆动,从而对增塑剂中的有色杂质进行吸附以及对增塑剂进行导向;
二级吸附机构,与外壳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二级吸附机构通过往复转动的方式对增塑剂中的有色杂质进行多层吸附;
搅拌机构,与外壳转动连接,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能够进行持续转动的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固定连接有斜杆,斜杆与水平面间存在一定角度的夹角,所述斜杆连接有摆动组件,在斜杆的带动下,所述摆动组件绕动力组件的转动中心进行圆周摆动,同时所述摆动组件随自身惯性力沿斜杆往复滑动;所述动力组件连接有混合组件,在动力组件的带动下,所述混合组件能够进行持续转动的同时自身进行弹性伸缩运动。
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斜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推力机构包括:
用于对一号碳板和二号碳板进行支撑限位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外壳固定连接;以及,
连接在一号碳板和二号碳板之间的弹性连接组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座,所述支座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支座中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所述一号碳板和二号碳板分别与一个滑块固定连接,弹性连接组件连接在两个滑块之间,其中一个滑块与传动轴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组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凸轮,所述凸轮与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凸轮滑动连接有条形框,所述条形框与外壳的外侧面滑动连接,所述条形框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固定连接有推块,一个滑块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推块与横杆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连接组件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支座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与两个滑块均滑动贯穿连接,所述导向杆外侧套设有弹性件,其中一个滑块转动连接有转杆,另一个滑块转动连接有推杆,所述转杆与推杆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赛尔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赛尔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151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