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型胶囊灭火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312182.0 | 申请日: | 2022-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181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 发明(设计)人: | 贾蕊;张克润;贾婷;于敏;夏仁红;刘巧;王若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A62C19/00 | 分类号: | A62C19/00;A62C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彭姣云 |
| 地址: | 21314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胶囊 灭火 装置 | ||
1.一种微型胶囊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喷发嘴(2),且壳体(1)两侧均填充有阻燃粉末,所述喷发嘴(2)内部均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壳体(1)中部固定连接有发生壳(3),所述发生壳(3)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31),所述弹簧(3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产气组件(4),产气组件(4)用于存储能够产生大量气体的化学药剂,所述产气组件(4)包括药剂盒(41),所述药剂盒(41)与弹簧(31)固定连接,所述药剂盒(41)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密封膜(42),两个所述药剂盒(41)之间的边缘处均插接有定位杆(43),所述定位杆(43)另一端贯穿发生壳(3)侧壁,且定位杆(43)与发生壳(3)密封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杆(43)外端固定连接有拉环(44),所述药剂盒(41)两侧均开设有弧形转槽(411),且两侧弧形转槽(411)沿发生壳(3)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定位杆(43)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431),两个所述滑块(431)分别与上下两个弧形转槽(411)内壁滑动连接,且滑块(431)宽度与弧形转槽(411)内径相等,两个所述药剂盒(41)沿发生壳(3)中轴线对称设置,且上下两个药剂盒(41)之间开设的弧形转槽(411)为反向设置;
触发组件(5),所述触发组件(5)与发生壳(3)侧壁密封滑动连接,触发组件(5)用于使得产气组件(4)内部的不同化学药剂之间开始反应,所述触发组件(5)包括触发板(51),所述触发板(51)与定位杆(43)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发生壳(3)内壁四周均固定连接有膨胀气囊(52),且膨胀气囊(52)与触发板(51)相贴合,同侧所述膨胀气囊(52)与同侧药剂盒(41)内腔相连通,且所述膨胀气囊(52)内填充的气体体积大于密封膜(42)撕裂所需的气体体积,在需要进行灭火时,转动两侧定位杆(43),使得滑块(431)脱离弧形转槽(411),并向外拉拽定位杆(43),使其脱离两个药剂盒(41)之间,在弹簧(31)的回弹作用下,两侧药剂盒(41)将会处于靠近的状态;
挤压组件(6),所述挤压组件(6)与壳体(1)内部密封滑动连接,挤压组件(6)用于将气体压力转化为推动力,使得阻燃粉末向外喷洒;
搅动组件(7),所述搅动组件(7)与挤压组件(6)侧壁转动连接,搅动组件(7)用于在推动过程中对阻燃粉末进行搅拌,减小推进阻力,提高喷洒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胶囊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膨胀气囊(52)与药剂盒(41)的连通处均为三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胶囊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板(51)形状与药剂盒(41)外壳形状相同,且触发板(51)与药剂盒(41)侧壁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胶囊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组件(6)包括挤压板(61),所述挤压板(61)与壳体(1)内腔密封滑动连接,且挤压板(61)与发生壳(3)侧壁相贴合,所述挤压板(61)靠近喷发嘴(2)的一侧环形设置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内部固定连接有密封板(6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型胶囊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腔两侧均环形设置有插接杆(63),所述插接杆(63)靠近挤压板(61)的一侧为尖端形设置,且插接杆(63)位置与密封板(62)相对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微型胶囊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壳(3)内侧壁与壳体(1)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杆(64),所述限位杆(64)与挤压板(61)密封滑动连接,且插接杆(63)侧壁均等间距设置有凸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型胶囊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动组件(7)包括转轴(71),所述转轴(71)与挤压板(61)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71)靠近发生壳(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叶片(72),所述转轴(71)另一端侧壁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73),且转轴(71)另一端长度小于发生壳(3)至喷发嘴(2)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未经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1218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