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急诊科医疗救援用多功能心肺辅助复苏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310217.7 | 申请日: | 2022-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52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杨 | 
| 主分类号: | A61H31/00 | 分类号: | A61H31/00;A61F1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急诊科 医疗 救援 多功能 辅助 复苏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心肺辅助复苏设备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急诊科医疗救援用多功能心肺辅助复苏设备,其整体结构可以折叠,折叠后携带较为方便,携带过程中防护效果较好,使用过程中对患者的搬运幅度较小,操作较为省力的同时对患者二次损伤较小,功能较为丰富,包括压板、箱体系统和折叠系统,箱体系统包括主体架,主体架上开设有板仓,板仓内设置有辅助板,主体架的底端设置有安装筒,安装筒内安装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通过冲击簧与压板连接;折叠系统包括两个转动架,两个转动架均与主体架转动连接,两个转动架均连接有底端架,底端架上开设有与辅助板相匹配的穿插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心肺辅助复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急诊科医疗救援用多功能心肺辅助复苏设备。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心脏的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作为人体的核心部分之一,一旦心脏出现问题极易造成人体因缺氧而死亡,因此在针对急诊病人的过程中,首先确保病人的心脏是否能够正常工作,而对于心脏骤停的情况,通常需要第一时间采取辅助心脏复苏的措施,现有的心肺复苏的方式多为徒手进行,但是这种方式不仅需要长时间占用医护人员,而且体力消耗大,使得实施的按压往往是不稳定的,易产生疲劳和实施挑战,因此提出一种急诊科医疗救援用多功能心肺辅助复苏设备。
经检索,2021年8月24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113289176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急诊心肺复苏装置,其大致描述为,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上端铰接有U形板,U形板上端设有箱体,箱体左侧转动连接有转轴,箱体右侧转动连接有的转盘,转盘上端设有固定块,箱体上端设有滑块,滑块上设有楔形块,箱体下端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铰接有矩形框,固定板上滑动连接有压板,压板前后两端分别经压杆与矩形框铰接连接,箱体内转动连接有支撑盘,箱体右端转动连接有凸轮,箱体内设有气缸,气缸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后端设有T形杆,气缸前端经连接管设有呼吸罩,其在使用时,将支撑板放置在水平的床板上,使患者的上半身平躺在支撑板上方,将患者头部置于软垫上方,将按压垫与患者胸部贴合,开启该急诊心肺复苏装置实现患者胸部的按压,辅助实现患者的救治。
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虽然可以实现对于患者辅助救治,但是其整体结构较为固定,携带需要搬运,当急诊科的医护人员需要随救护车外出时,携带外出较为不方便,携带过程中为避免磕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防护,防护效果较差,并且使用过程中需要大幅度的移动患者,极易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二次损伤,同时操作较为费力,而且功能较为单一,实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急诊科医疗救援用多功能心肺辅助复苏设备,其整体结构可以折叠,折叠后携带较为方便,同时携带过程中防护效果较好,展开后使用较为方便,同时使用过程中对患者的搬运幅度较小,操作较为省力的同时对患者二次损伤较小,而且功能较为丰富,实用性较好。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诊科医疗救援用多功能心肺辅助复苏设备,包括压板,还包括箱体系统,其中,所述箱体系统包括主体架,主体架上开设有板仓,所述板仓内设置有辅助板,主体架的底端设置有安装筒,所述安装筒内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通过冲击簧与所述压板连接,以及折叠系统,其中,所述折叠系统包括两个转动架,两个所述转动架均与所述主体架转动连接,两个转动架均连接有底端架,所述底端架上开设有与所述辅助板相匹配的穿插孔,所述辅助板能够从所述板仓中抽出后插入对应的所述插孔中。
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辅助板包括辅助主板,所述辅助主板上对称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滑动连接有辅助伸缩板,所述辅助伸缩板上开设有端槽,所述端槽内安装有定位系统。
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定位系统包括中心轴,所述中心轴固定连接在所述端槽内,中心轴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定位弹片,两个所述定位弹片之间设置有中弹簧,定位弹片上安装有摩擦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杨,未经李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102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样品台及测试方法
- 下一篇:IC测试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