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纤维改性PB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309846.8 | 申请日: | 2022-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93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 发明(设计)人: | 徐冲;陈平绪;叶南飚;付锦锋;胡志华;李诚;汪海;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L23/08;C08L1/02;C08L1/04;C08K7/14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周全英 |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纤维 改性 pbt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纤维改性PB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复合材料领域。复合材料包括PBT树脂:40份‑55份;PBAT树脂:5份‑15份;PE树脂:5份‑10份;纳米纤维素:5份‑10份;玻璃纤维:15份‑30份;相容剂:3份‑5份;润滑剂:0.1份‑2份;抗氧剂:0.2份‑0.5份。本申请通过PBAT树脂提高材料的韧性,PE树脂影响PBT的结晶以降低收缩,改善尺寸稳定性,同时纳米纤维素和玻璃纤维增加复合材料的强度,使复合材料同时具备有低收缩率和高缺口冲击强度,同时弯曲强度无明显降低,原料环保易得,制备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纳米纤维改性PB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terephathalate,简称PBT)是一种重要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等行业。它具有高的结晶度和结晶速率、良好的耐化学药品性及优异的加工性能,已成为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但PBT本身存在着一些问题,缺口冲击低,所以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为了改善PBT的性能,对其进行共混改性,是对PBT增韧的最有效途径,它是利用组分之间的相容性原理,将PBT与其它一种或若干种以上助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熔融共混,由于受到共混物中其它物质的影响和作用,高聚物经过共混后其性质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从而赋予高聚物本身不具有的新的性质或性能,改善强度等问题。
然而,现有技术中获得的共混改性PBT复合材料仍然存在收缩率高、尺寸稳定性差和缺口冲击不高的缺陷,导致最终产品合格率低,生产成本高,同时限制其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纤维改性PB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解决目前PBT材料存在的收缩率高、尺寸稳定性差和缺口冲击强度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之一提供了一种纳米纤维改性PBT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
PBT树脂:40份-55份;
PBAT树脂:5份-15份;
PE树脂:5份-10份;
纳米纤维素:5份-10份;
玻璃纤维:15份-30份;
相容剂:3份-5份;
润滑剂:0.1份-2份;
抗氧剂:0.2份-0.5份。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本申请通过在复合材料中添加有PBAT树脂、PE树脂、玻璃纤维和纳米纤维素,共混改性后形成宏观上均匀、微观上相分离的多相PBT复合材料;PBAT树脂与PBT树脂相容性较好,具有柔性链段,对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增韧效果,PE树脂的添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PBT树脂的结晶,进而降低收缩,改善尺寸稳定性;同时纳米纤维素和玻璃纤维的添加可起到异相成核的作用,增加复合材料的强度,避免PBAT树脂和PE树脂的柔性链段造成复合材料强度的降低,使复合材料同时具备有低收缩率和高韧性强度的效果,低收缩率有助于更好地成型,尺寸稳定性优异,高韧性强度有助于提高缺口冲击强度,同时弯曲强度无明显降低;原料环保易得,符合“碳中和”趋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PBAT树脂在190℃、2.16KG的测试条件下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3.0-6.0g/10min。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PE树脂在190℃、5KG的测试条件下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1.2-11g/10min。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PE树脂在190℃、5KG的测试条件下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1.2-2.6g/1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98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