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视频信息联动的公共区照明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08660.0 | 申请日: | 202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23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凯;杨升;胡成明;杨剑;熊伟;雷琪;李斌;朱荣钊;章楚添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四为电子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7/105 | 分类号: | H05B47/105;H05B47/125;H04N7/18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詹权松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视频 信息 联动 公共 照明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视频信息联动的公共区照明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公共区空间获取模块获取公共区空间数据信息,通过公共区照明划分模块将公共区照明划分为若干个公共区照明单元,通过公共区实时视频采集模块获取公共区实时视频图像,通过公共区照明划分模块将视频图像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并通过公共区照度模块获取公共区单元照度数据,通过公共区人流分析模块获取公共区单元人流密度数据,公共区照明控制模块基于公共区单元照度数据和公共区单元人流密度数据,对公共区照明单元进行模式控制。本发明较现有基于照度调节的控制方法准确度更高,成本更低,便于后期的维护,可提高旅客照度舒适性,同时有效降低照明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视频信息联动的公共区照明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日益推进,铁路客站的规模不断扩大,铁路客站内候车厅、站台、售票厅、交通换乘区等公共区面积约占铁路客站总建筑面积的80% 以上,铁路客站公共区的照明效果是影响旅客舒适性体验的关键因素,此外,铁路客站公共区多为高大空间,空间内照明灯具数量多、功率大,公共区照明用电是客站耗能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目前国内已投入运营或在建的铁路客站中,公共区照明均设置了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现有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依靠设置于公共区的照度传感器,基于照度传感器探测的照度值,对公共区照明进行全开、全关、1/2开、1/4开等控制,在实际使用中,一般人为设置节日全开、区域半开、值班等控制模式,结合客站运营时序要求,选择相应的预设照明模式。
现有的智能照明控制方法依靠照度传感器数据作为输入参数,一方面,由于照度传感器属于点状探测,单个传感器数据难以体现公共区不同功能区内整体照明效果,若加大传感器布点,则布线及点位投资大幅增加,且极不利于后期运营维护,另一方面,铁路客站公共区各个分区内人流密度的时空分布差异性较大,仅依靠照度探测,无法根据不同功能分区内人流量大小进行照度调节。
而如申请号为CN201320238123.X的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根据室内人流量自动调节光照区域的照明系统,该系统包括人流量计数模块、人体热源感应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信号放大模块、照明灯。人流量计数模块计算进出室内的人员数量,人体热源感应模块探测室内人员的活动区域,然后他们将各自采集到的信息通过输入/输出接口送给单片机控制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对传来的信息分析,再通过输入/输出接口将与分析结果对应的控制照明灯亮灭的信号传到信号放大模块,信号放大模块将该信号放大并通过输入/输出接口传给照明灯,控制对应照明灯的亮灭。虽然该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能源浪费的问题,但是该系统仅能根据室内情况调节室内照明灯的亮灭,并不能分区域进行照明控制和调节,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发明内容
由于现有的铁路客站公共区照明控制策略难以根据公共区整体照明效果进行反馈控制,不能根据公共区不同人流密度、聚集数量进行实时调节,无法实现照明切实满足旅客舒服性要求、同时降低公共区照明能耗的要求。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视频信息联动的公共区照明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公共区空间获取模块获取公共区空间数据信息,并上传至公共区照明划分模块;
S2:公共区照明划分模块将公共区照明划分为若干个公共区照明单元;
S3:通过公共区实时视频采集模块获取公共区实时视频图像,并上传至公共区照明划分模块;
S4:公共区照明划分模块将视频图像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并分别上传至公共区照度模块和公共区人流分析模块,所述公共区照度模块用以获取公共区单元照度数据,所述公共区人流分析模块用以获取公共区单元人流密度数据;
S5:公共区照明控制模块基于公共区单元照度数据和公共区单元人流密度数据,对公共区照明单元进行模式控制。
具体的,所述公共区空间数据信息包括公共区面积、灯具安装高度和灯具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四为电子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四为电子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86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