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风炉烧炉的保温和送风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08556.1 | 申请日: | 202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451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郭梦霞;袁雷;徐东升;陈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9/00 | 分类号: | C21B9/00;C21B9/1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陈亮亮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风炉 温和 送风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风炉烧炉的保温和送风系统,包含燃烧器本体、燃烧阀、天然气总管、天然气支管、助燃空气总管和助燃空气支管,燃烧器本体安装在热风炉人孔内且燃烧阀设置在燃烧器本体内,天然气支管的一端与天然气总管连接,天然气支管的另一端与燃烧器本体的天然气进口连接,助燃空气支管的一端与助燃空气总管连接,助燃空气支管的另一端与燃烧器本体的助燃空气进口连接。本发明比热风炉停炉、凉炉,再烘炉过程对耐材的损害小,延长了热风炉的使用寿命,避免了二次烘炉的费用,而且避免了重新点火过程的风险,即保持热风炉温度控制在合适的较高范围又可供高炉正常生产送风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温和送风系统及其方法,特别是一种热风炉烧炉的保温和送风系统及其方法,属于炼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炼铁生产工艺过程中,有一种情况,热风炉已烘好,高炉暂未开炉或高炉长时间停炉(如限产停炉、检修停炉等),此时热风炉没有了高炉煤气供给,热风炉开始凉炉,此时,由于热风炉的硅砖的低温体积稳定性差,会造成耐材开裂或者脱砖等损坏。还有一种情况,高炉正常运行,而热风炉区域煤气管道腐蚀严重,需要对腐蚀严重的热风炉的煤气管道进行更换,也会导致热风炉断绝了煤气的供应。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热风炉的保温和送风系统及其工艺方法进行改进,以保证热风炉在以上第一种情况下依旧能够进行保温并把温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从而延长热风炉的使用寿命,在第二种情况下能够继续为高炉送风确保高炉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风炉烧炉的保温和送风系统及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在两种不良工况下热风炉和高炉的正常运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风炉烧炉的保温和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燃烧器本体、燃烧阀、天然气总管、天然气支管、助燃空气总管和助燃空气支管,燃烧器本体安装在热风炉人孔内且燃烧阀设置在燃烧器本体内,天然气支管的一端与天然气总管连接,天然气支管的另一端与燃烧器本体的天然气进口连接,助燃空气支管的一端与助燃空气总管连接,助燃空气支管的另一端与燃烧器本体的助燃空气进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器本体的后端侧面设置有第一天然气进口,燃烧器本体的后端端部设置有第二天然气进口,天然气支管包含第一天然气支路、第二天然气支路和天然气支管主路,天然气支管主路沿天然气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天然气截止阀、天然气压力变送器、天然气放散阀、天然气压力表和天然气切断阀,天然气支管主路的进口端与天然气总管连接,天然气支管主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一天然气支路和第二天然气支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一天然气支路的出口端与燃烧器本体的第一天然气进口连接,第二天然气支路的出口端与燃烧器本体的第二天然气进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天然气支路和第二天然气支路上沿天然气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天然气电磁阀和天然气电动调节阀,天然气电磁阀的两端还并联有天然气旁通切断阀。
进一步地,所述助燃空气支管上沿助燃空气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助燃空气截止阀、助燃空气压力变送器、助燃空气压力表和助燃空气电动调节阀。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器本体上还设置有氮气进气口,氮气进气口与氮气管道一端连接,氮气管道上设置有氮气切断阀。
一种热风炉烧炉的保温和送风系统的保温和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S1、热风炉烧天然气的保温步骤包含:
1.1、焖炉转燃烧:开热风炉废气阀,开热风炉烟道阀,关热风炉废气阀,开燃烧阀,开助燃空气截止阀,开助燃空气电动调节阀,关天然气放散阀,开天然气截止阀,开天然气切断阀,开天然气电磁阀,开天然气电动调节阀,热风炉处于燃烧状态,热风炉拱顶温度达到1000℃,热风炉烟道温度控制在350℃,停止烧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未经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85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