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分层混合长度的淹没植被区水流垂线流速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05734.5 | 申请日: | 2022-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11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闫旭峰;王协康;许泽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Q10/04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李鹏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分层 混合 长度 淹没 植被 水流 垂线 流速 预测 方法 | ||
1.基于分层混合长度的淹没植被区水流垂线流速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以植被冠层顶部为边界,把淹没植被区,沿水的深度方向分为植被层和表水流层;
利用预设的基础参数,建立植被层动量控制方程和表水流层动量控制方程;
利用特征长度尺度参数和预先采集的流速参数,对植被层的涡粘系数进行模拟计算,得到植被层的涡粘系数;
利用预设的分层混合长度模型,对表水流层的涡粘系数进行模拟计算;得到表水流层的涡粘系数;
把所述植被层的涡粘系数输入到所述植被层动量控制方程,并对所述植被层动量控制方程进行求解,得到植被层预测模型;
把所述表水流层的涡粘系数输入到所述表水流层动量控制方程,并对所述表水流层动量控制方程进行求解,得到表水流层预测模型;
利用植被层预测模型和表水流层预测模型,对淹没植被区水流垂线流速进行预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层混合长度的淹没植被区水流垂线流速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参数包括:流速数据、水深数据、植被高度数据、水面比降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层混合长度的淹没植被区水流垂线流速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层动量控制方程具体为:
其中,z为水深位置坐标,U为时均流速,vt为涡粘系数,a为植被密度,Cd为拖曳力系数,S为水面比降,g为重力加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层混合长度的淹没植被区水流垂线流速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水流层动量控制方程具体为:
其中,z为某一水深位置坐标,U为时均流速,vt为涡粘系数,S为水面比降,g为重力加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层混合长度的淹没植被区水流垂线流速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预设的混合长度模型,对表水流层的涡粘系数进行模拟计算,具体包括:
利用预设的混合长度模型并对ls进行修正,即把ls=κsz+r代入混合长度模型中,对表水流层的涡粘系数进行模拟计算,其中,其中ls为混合长度,κs为混合长度比例系数,z为某一水深位置坐标,r为混合长度修正常数,κs和r均为模型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层混合长度的淹没植被区水流垂线流速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植被层动量控制方程进行求解,得到植被层预测模型,具体包括:
其中:p3=gS,
P1为变换系数;P2为变换系数;P3为变换系数;c1、c2为积分常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层混合长度的淹没植被区水流垂线流速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表水流层动量控制方程进行求解,得到表水流层预测模型,具体包括:
其中:A=r/κs-H;
其中,y为变换变量,A为变换系数,H为水深,yh为变换系数,c3为积分常数,Uh为植被冠层顶部流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分层混合长度的淹没植被区水流垂线流速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层的涡粘系数vt=cplvU;cplv为模型参数;
其中,cplv=0.013H-0.001。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分层混合长度的淹没植被区水流垂线流速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r=(1.02κs+0.067)h+0.015κs-0.028;其中κs、r为模型参数,H为水深,h为植被高度,κs=0.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573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