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监控数据采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02641.7 | 申请日: | 2022-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16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陈炜坤;钟文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南盾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0 | 分类号: | G06F11/3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黄冠超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控 数据 采集 方法 系统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监控数据采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应用于串行采集装置,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配置信息,根据配置信息确定分别属于第一分组和第二分组的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分组中各设备的固定采集频率,并按照对应的固定采集频率对第一分组中的设备进行数据采集;确定所述第二分组中各设备的初始采集频率,在对第二分组中各设备进行之少两轮的采集后,根据设备所采集的数据动态调整第二分组中设备的采集频率;其中,第二分组中设备的采集频率设有上限值和下限值。通过实施本方案可以降低采集设备的功耗,同时保证高实时性的设备可以及时得到采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房监控技术,特别是一种监控数据采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大数据和云计算应用的促进下,数据中心建设迎来了一个新的建设高潮,而当前数据中心为了确保机房正常运行同时响应国家“建造绿色机房,节能减排”号召,一般地,机房会配置有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在实时监控机房环境与智能设备运行状态的同时为机房带来绿色节能效果。机房智能设备的监控采集技术也应运而生。
一般地,智能设备的监控数据采集均会设置有固定的采集间隔,而不同的设备,采集的频率设定值也各不相同,如电量仪的采集间隔为5S/次,烟感传感器的采集间隔为1S/次。一些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智能设备(如烟雾传感器、水浸传感器等)可设置较低的固定的采集频率以确保机房安全运行,但另外的一部分实时性要求较低的设备,在实际应用场景中采集的监控数据大部分时间是没有变化的或者是变化会十分缓慢的,例如温湿度探头,由于机房恒温恒湿的特性,正常情况下,温湿度数值大部分时间均是没有变化的或者会于较小的数值区间进行浮动,若同样采用固定的采集频率采集此类型设备的监控数据,则会消耗大量的能量传输重复的采集数据,反而会造成机房能耗的浪费。
参照图5,现有的Modbus 485设备采集算法,是按照设备作为最小调度单元轮巡采集的,每台设备按顺序进行采集,这种采集方式的优点是公平,即每台设备同等对待,但缺点是当同一串口下接入多种类型且数量较多的设备时,实时性要求较高的设备可能会处于轮巡采集顺序的末端,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设备的监控数据实时性,从而危及到机房的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监控数据采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以确保重要设备的采集实时性,同时降低功耗。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监控数据采集方法,应用于串行采集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配置信息,根据配置信息确定分别属于第一分组和第二分组的设备;
确定所述第一分组中各设备的固定采集频率,并按照对应的固定采集频率对第一分组中的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确定所述第二分组中各设备的初始采集频率,在对第二分组中各设备进行之少两轮的采集后,根据设备所采集的数据动态调整第二分组中设备的采集频率;
其中,第二分组中设备的采集频率设有上限值和下限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设备所采集的数据动态调整第二分组中设备的采集频率,具体包括:
判断设备本次采集的数据与上一次采集的数据之差是否超过调整阈值,若是,则增加或者维持采集频率,若否,则降低或者维持采集频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增加或者维持采集频率具体是:
若当前的采集频率和频率增加量之和大于所述上限值时,维持采集频率;
若当前的采集频率和频率增加量之和小于等于所述上限值时,增加采集频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增加或者维持采集频率具体是:
若当前的采集频率和频率减少量之和小于所述下限值时,维持采集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南盾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南盾通讯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26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