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01381.1 | 申请日: | 202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21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卢先博;程文超;陈延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3/08;C08L97/00;C08L33/02;C08K5/09;C08K5/3412 |
代理公司: | 深圳智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86 | 代理人: | 李兴生 |
地址: | 201799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丙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聚丙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树脂38‑83.7份;单宁0.5‑2份;化合物X 0.1‑2份;增韧剂15‑25份;抗氧剂0.3‑1份;耐候剂0.2‑1份;所述化合物X具有能与所述单宁生成氢键的基团。通过在聚丙烯树脂中引入氢键配体,可以大幅缓解热老化对材料带来的性能影响,减小热老化引起的性能变化,实现老化后低温多轴冲击的全韧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用塑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多轴冲击试验是一种能用于表征材料韧性的方法,用来检验内外饰材料在受到强大冲击力或破坏力时的表现,也是车用改性聚丙烯材料常见的性能,常用来评估材料的韧性,特别是在通用汽车仪表板材料的标准中,明确指出,材料注塑成的样板需要在105℃,1000h老化之后,在-30℃按照ASTM3763标准进行测试,满足100%全韧的标准要求。
一般而言,老化之前改性聚丙烯材料的-30℃多轴冲击全韧比较常见,采用常规增韧方法就可以实现,这方面的研究报告已经屡见不鲜,例如中国发明专利CN 112625348 A报道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外饰用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此发明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均聚聚丁烯和β型成核剂之间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显著提高聚丙烯复合材料的低温多轴冲击。专利CN 103665570 A中报道了一种超低温韧性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核心技术是采用低密度、低熔指并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低的弹性体与氧化二异丙苯(DCP)交联而得到XPOE作为增韧剂,制备的聚丙烯组合物具有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可以满足-40℃多轴冲击全韧的目标,但这些报道都没有提及老化之后的多轴冲击性能。
可见,实现材料在经过105℃、1000h老化之后-30℃多轴冲击100%全韧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需要对材料配方进行结构设计,才能实现这一超高要求,而目前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报道还属于空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聚丙烯树脂中引入氢键配体,可以大幅缓解热老化对材料带来的性能影响,减小热老化引起的性能变化,实现老化后低温多轴冲击的全韧要求。
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所述化合物X具有能与所述单宁生成氢键的基团。
优选地,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进一步地,所述化合物X含有的基团为羧基、羟基或氨基中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X能与单宁上的羟基、羧基或氨基形成氢键,而氢键是具备一定强度的,并且分布在聚丙烯中,可以大幅缓解热老化对材料带来的性能影响,减小热老化引起的性能变化,实现老化后低温多轴冲击的全韧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化合物X包括但不限于3-羟基苯乙酸、聚丙烯酸、己内酰胺或聚乙烯醇。
进一步地,所述增韧剂可以选自乙烯-丁烯共聚物或乙烯-辛烯共聚物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抗氧剂可以选自有机亚磷酸酯、烷基化的一元酚或者多元酚、多元酚和二烯的烷基化反应产物、对甲酚或者二环戊二烯的丁基化反应产物、烷基化的氢醌类、羟基化的硫代二苯基醚类、亚烷基-双酚、苄基化合物或多元醇酯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412S、抗氧剂1010、抗氧剂1076、抗氧剂168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耐候剂可以选自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或受阻胺类光稳定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聚丙烯组合物还包括0.1-30份的滑石粉,添加滑石粉可以提高材料的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13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