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辅助骨折复位内固定导向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300889.X | 申请日: | 2022-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01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 发明(设计)人: | 严安;梅海波;李仁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严安 |
| 主分类号: | A61B17/88 | 分类号: | A61B17/88;A61B17/90 |
| 代理公司: | 长沙中科启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26 | 代理人: | 谭勇 |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辅助 骨折 复位 固定 导向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骨折复位内固定导向装置,包括复位钳本体,复位钳本体的一端设有一号力臂,复位钳本体的另一端设有二号力臂,二号力臂的端部设有复位钳锁止机构,一号力臂上设有半环定位臂,半环定位臂上设有一号滑轨,一号力臂上设有二号滑轨,一号力臂和半环定位臂之间通过快锁机构连接固定,快锁机构包括快锁机构A和快锁机构B,半环定位臂的一端设有A导向槽,半环定位臂的另一端设有B导向槽。本发明通过设置有一系列的结构,实现骨折端的交叉克氏针固定,在实操中可快捷且准确的将克氏针植入到预设的位置,降低克氏针植入难度,节省手术操作时间,减少术中副损伤,显著提高手术效果,实用性更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骨折复位导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辅助骨折复位内固定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临床骨科对克氏针的应用越来越多,相当一部分的手术都依赖于克氏针固定与导向的作用,克氏针一种骨科常用的内固定材料,用于固定短小骨折或撕脱骨折等应力不大的骨折固定,也用在骨科手术中临时骨折块的固定中,其原规格一般固定在二十公分左右,直径在0.5-2毫米之间有不同的几种规格。
目前临床使用克氏针置入人体时,出现置针位置不准确,置针位偏移,固定效果不理想等一系列问题,克氏针置入难度大,造成克氏针植入操作时间长、增加了术中副损伤,影响手术效果,实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骨折复位内固定导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辅助骨折复位内固定导向装置,包括复位钳本体,所述复位钳本体的一端设有一号力臂,所述复位钳本体的另一端设有二号力臂,所述二号力臂的端部设有复位钳锁止机构,所述一号力臂上设有半环定位臂,所述半环定位臂上设有一号滑轨,所述一号力臂上设有二号滑轨,所述一号力臂和半环定位臂之间通过快锁机构连接固定,所述快锁机构包括快锁机构A和快锁机构B,所述半环定位臂的一端设有A导向槽,所述半环定位臂的另一端设有B导向槽,所述A导向槽和B导向槽的一端设有钢针导向柱,所述一号力臂上设有尖锥。
优选的,所述半环定位臂呈半圆弧形体结构设置,所述一号滑轨设于半环定位臂的中间,且所述一号滑轨与半环定位臂之间等比设置。
优选的,所述一号力臂呈钳口状结构设置,所述一号力臂上的二号滑轨呈弧形轨道结构设置,所述尖锥设于钳口尖端一号力臂相对的两侧上,所述一号力臂每侧均设有两个尖锥。
优选的,所述A导向槽和B导向槽均采用半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A导向槽和B导向槽的中间设有同轴线内圆孔。
优选的,所述钢针导向柱呈圆柱体结构设置,所述钢针导向柱的柱体内设有克氏针孔,所述克氏针孔的孔径与克氏针大小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快锁机构A和快锁机构B均由锁定杆、垫片和锁定把手组成,锁定杆设于一号滑轨、二号滑轨上,锁定杆上设有垫片,锁定杆的顶部设有锁定把手。
优选的,所述半环定位臂与A导向槽之间、半环定位臂和B导向槽之间均一体成型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辅助骨折复位内固定导向装置,通过设置的半环定位臂与复位钳本体,半环定位臂上的一号滑轨与一号力臂上的二号滑轨配合,半环定位臂和一号力臂之间通过快锁机构A和快锁机构B快速锁定,结合半环定位臂上的A导向槽和B导向槽,实现骨折端的交叉克氏针固定,在实操中可快捷且准确的将克氏针植入到预设的位置,降低克氏针植入难度,节省手术操作时间,减少术中副损伤,显著提高手术效果,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半环定位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复位钳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严安,未经严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08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