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桩的自动控制计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00873.9 | 申请日: | 202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13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江;王丹;王琳;王建;王晓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易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F15/00 | 分类号: | G07F15/00;H04L67/02;H04L67/12;H04Q9/14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南粤专利商标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01 | 代理人: | 余建国 |
地址: | 515000 广东省汕头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自动控制 计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桩的自动控制计费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S1、充电桩开始对电动汽车输出电能时,电能输入端和电能输出端处的模数转换器分别产生输入电压脉冲信号、输出电压脉冲信号,电能输入端处、电能输出端处的集中器对输入电压脉冲信号、输出电压脉冲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并发送至计费控制管理模块;S2、计费控制管理模块所获取的输入端输电数据、输出端输电数据来判断充电桩是否进行正常的充电作业,并进行相应的充电费用计算;S3、计费控制管理模块将获取的数据发送至服务器端,以获取其电动汽车的充电情况、以及相应的充电费用。本发明根据充电桩的具体情况来控制充电计费,有效地避免出现因充电桩出现漏电而造成计费错误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计费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桩的自动控制计费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充电桩计费方式大多是统计充电桩接收电网的输入电能量来进行相应的费用计算。此种计费方式存在默认前提,即 充电桩与电动汽车处于正常连接状态。当充电桩与电动汽车非正常连接并且充电桩出现漏电的情况时,此种计费方式依然默认为是车辆充电消耗电能,并以此照常进行计费。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充电桩的自动控制计费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充电桩的自动控制计费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充电桩的自动控制计费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S1、充电桩开始对电动汽车输出电能时,电能输入端和电能输出端处的模数转换器分别产生输入电压脉冲信号、输出电压脉冲信号,电能输入端处的集中器对输入电压脉冲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并发送至计费控制管理模块,电能输出端处的集中器对输出电压脉冲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并发送至计费控制管理模块;
S2、计费控制管理模块所获取的输入端输电数据、输出端输电数据来判断充电桩是否进行正常的充电作业,并进行相应的充电费用计算;
S3、计费控制管理模块将获取的数据发送至服务器端,用户通过扫描充电桩处的二维码来发出http请求去访问服务器,跳转进入相应的详情界面,用户通过所述详情界面获取其电动汽车的充电情况、以及相应的充电费用。
进一步阐述,所述计费控制管理模块设有用于判断充电桩充电状态的充电指数D,输入端输电数据包括有输入电压脉冲信号个数,输出端输电数据包括有输出电压脉冲信号个数,充电指数D = 输入电压脉冲信号个数/输出电压脉冲信号个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根据充电桩的具体情况来控制充电计费,有效地避免出现因充电桩出现漏电而造成计费错误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一种充电桩的自动控制计费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S1、充电桩开始对电动汽车输出电能时,电能输入端和电能输出端处的模数转换器分别产生输入电压脉冲信号、输出电压脉冲信号,电能输入端处的集中器对输入电压脉冲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并发送至计费控制管理模块,电能输出端处的集中器对输出电压脉冲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并发送至计费控制管理模块;
S2、计费控制管理模块所获取的输入端输电数据、输出端输电数据来判断充电桩是否进行正常的充电作业,并进行相应的充电费用计算;
S3、计费控制管理模块将获取的数据发送至服务器端,用户通过扫描充电桩处的二维码来发出http请求去访问服务器,跳转进入相应的详情界面,用户通过所述详情界面获取其电动汽车的充电情况、以及相应的充电费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易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易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08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正极材料、电池、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辅助骨折复位内固定导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