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柱顶部钢筋偏位后上下层柱连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96534.8 | 申请日: | 2022-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41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苏元洪;陈建超;齐志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4 | 分类号: | E04G21/14;E04C3/34;E04C5/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顶部 钢筋 偏位后上 下层 连接 方法 | ||
一种预制柱顶部钢筋偏位后上下层柱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钢筋割断待处理层预制柱设置为等截面现浇柱转换层,转换层上部与上层预制柱恢复采用装配式灌浆套筒连接;b、割断钢筋头侧面设置植筋,在割断钢筋头侧面的核心区进行等数量植筋;c、自锁式钢筋连接接头,凿除柱子顶面混凝土。本发明的预制柱顶部钢筋偏位后上下层柱连接方法具有施工作业仅仅在割断层采取技术措施,自锁式钢筋接头、植筋、现浇转换层柱等三项技术方法简便易行,施工难度小,采取综合加固技术、结构安全质量可靠,工程量小,成本低,自锁式接头、植筋价格很低,工期短,不影响管线布置、不影响装饰装修,房屋使用面积不受影响和无索赔风险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下层柱连接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预制柱顶部钢筋偏位后上下层柱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柱及灌浆套筒位置要求非常准确,预留插筋中心允许偏差3mm,预埋套筒中心允许偏差2mm,实际施工中,柱梁交接核心区域预留钢筋有三个方向,钢筋密集交叉,安装构件时钢筋不可避免产生碰撞,如果不严格调整纠偏,板面混凝土浇筑后,容易导致下层柱预留插筋与上层柱预埋套筒中心出现较大偏差、甚至被割断,造成上柱无法安装。
出现此类情况,通常采用柱截面加大法,将基础挖开,从基础开始植筋,向上逐层柱进行外包混凝土,柱截面加大加固,直至延伸到待处理层现浇柱。
虽然该技术方法安全可靠、技术可行,但是存在以下缺点:
1、施工程序复杂,难度大,割断层以下的柱子均需要表面凿毛、外包混凝土,混凝土浇筑难以实施;
2、工程量大、成本高;以处理第三层结构20根柱为例,每根柱3万元、需要60 万元;
3、工期长;以上例,每层需要十天,共三十天,严重影响工期;
4、各层柱截面加大后影响管线布置、影响装饰装修;
5、房屋使用面积减小,从而产生经济索赔事件风险。
因此已知的上下层柱连接方式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全可靠的预制柱顶部钢筋偏位后上下层柱连接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预制柱顶部钢筋偏位后上下层柱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钢筋割断待处理层预制柱设置为等截面现浇柱转换层,转换层上部与上层预制柱恢复采用装配式灌浆套筒连接,使转换层现浇柱配筋、截面尺寸与原预制柱设计一致;
b、割断钢筋头侧面设置植筋,在割断钢筋头侧面的核心区进行等数量植筋,共同承担节点区域拉力、压力、剪力、扭矩复杂应力状况;
c、自锁式钢筋连接接头,凿除柱子顶面混凝土,露出被割断钢筋头,清理干净钢筋,上下钢筋采用自锁式钢筋套筒连接,套筒下半部分空腔先套入下部钢筋头,再将待接长钢筋直接插入套筒上半部空腔内;不同直径钢筋采用相应型号的接头连接。
本发明的预制柱顶部钢筋偏位后上下层柱连接方法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转换层混凝土强度比预制柱提高一个等级。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核心区内作柱竖向钢筋加固。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露出被割断钢筋头高度为≥100mm。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下钢筋端部均无需任何机械加工处理。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钢筋自锁连接接头包括连接套筒、齿牙、螺纹连接件、C型环、弹簧。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不同直径钢筋采用异径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预制柱顶部钢筋偏位后上下层柱连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965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