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弯曲菌的引物组、探针及其试剂盒、应用与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94889.3 | 申请日: | 202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06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张茂俊;王海瑞;顾一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9 | 分类号: | C12Q1/689;C12Q1/686;C12N15/11;C12R1/0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 | 罗炳锋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弯曲 引物 探针 及其 试剂盒 应用 方法 | ||
本申请适用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检测弯曲菌的引物组、探针及其试剂盒、应用与检测方法,所述引物组为通用引物组或特异引物组。通过本申请建立的弯曲菌检测方法可快速检测6种重要的食源性弯曲菌的有无,同时对6个菌种进行菌种的鉴别,可以在确定食源性弯曲菌感染的同时确定感染的菌种;另外,本申请建立的弯曲菌检测方法不仅可以进行纯培养细菌的鉴定,还可以进行标本的检测;同时,本申请将补充到国家标准中食源性弯曲菌的鉴定,辅助弯曲菌的生化鉴定。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检测弯曲菌的引物组、探针及其试剂盒、应用与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是弯曲菌科的一个菌属,是一种微需氧的革兰阴性菌。目前发现的弯曲菌属内有30多个菌种和亚种。弯曲菌属内部分菌种定植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可导致人的胃肠道疾病;部分菌种仅定植在人的口腔内,与口腔及牙周疾病相关。弯曲菌感染导致的疾病,称为弯曲菌病。弯曲菌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途径。被污染的食物、水以及外环境通常是导致疾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食物传播的弯曲菌统称为食源性弯曲菌。目前发现的重要的食源性弯曲菌有6种,包括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红嘴鸥弯曲菌、乌普萨拉弯曲菌、猪肠弯曲菌、瑞士弯曲菌。
食源性弯曲菌是导致人类胃肠道疾病的重要病原菌。经济发达国家食源性弯曲菌的感染位居食源性病原感染的首位,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通常是发达国家的100倍。食源性弯曲菌是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原菌。除肠炎以外,空肠弯曲菌的感染还可导致格林-巴利综合征、反应性关节炎等疾病,使弯曲菌感染的疾病负担更加严重。因此,食品中食源性弯曲菌的检测和监测一直是国内外食品安全以及病原病原感染防控关注的焦点。而且,作为人兽共患的病原菌,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食源性弯曲菌的耐药也越来越严重,不同菌种的耐药水平以及抗生素耐药的种类也显著不同,因此对于菌种的甄别至关重要。
一直以来,普遍认为导致弯曲菌病的主要病原是空肠弯曲菌。但近年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发现腹泻患者中结肠弯曲菌以及其它菌种的弯曲菌的感染也越来越多,而且由于不同菌种的耐药特征、宿主来源也不完全相同,给散发及暴发感染的溯源带来困难。菌种识别是病原溯源的必要手段,基于特异靶标的菌种快速识别技术对于食源性弯曲菌感染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分离培养一直是细菌感染及污染确定的“金标准”。但弯曲菌体外培养生长缓慢、需要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以及微需氧的特殊气体环境。随着样品及环境中非目标菌抗药性增加,给现行的通过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的“选择性”培养更加困难。检出率低,且很难通过培养的手段获得不同菌种的鉴别。传统的菌种鉴别方法主要通过选择性增菌、多种生化反应鉴定等过程,操作繁琐,费时费力且灵敏度不高。并且生化特征对于菌种生长状态的要求比较严格,对于一些生化反应后颜色变化的判断不具备很好的客观性,增加了判断错误的可能性,难以适应现代快速简便检测的要求。
基于特异靶标的识别是病原检测及甄别的有效手段。并且,当前弯曲菌新菌种的确定也多是通过菌种特异的遗传特征确定。因此,建立在菌种特异的分子靶标基础上的快速检测技术是甄别病原的有效手段。PCR技术是通用的快速分子检测技术,传统的PCR技术检测成本较低,但是需要扩增后进一步电泳确定扩增的片段,费时且不能进行定量的分析。
由此可见,现有的弯曲菌PCR检测技术存在操作繁琐、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检测弯曲菌的引物组,旨在解决现有的弯曲菌PCR检测技术存在操作繁琐、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检测弯曲菌的引物组,所述引物组为通用引物组或特异引物组,所述特异引物组为特异引物组1、特异引物组2、特异引物组3、特异引物组4、特异引物组5、特异引物组6中的一组或几组;
其中,所述通用引物组由引物序列SEQ ID NO:1以及SEQ ID NO:2组成,或者由所述引物序列的核苷酸互补序列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未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948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枸杞鲜果硬度的施肥方法
- 下一篇:一种超低氮燃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