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镜下胆囊管取石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293693.2 | 申请日: | 2022-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17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 发明(设计)人: | 耿焱;李彩兰;彭莉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22 | 分类号: | A61B17/22 |
| 代理公司: | 南宁图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27 | 代理人: | 马琳 |
| 地址: | 530021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镜下 胆囊 管取石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内镜下胆囊管取石装置,包括相互连通形成三通结构的连接管、分气管和吸气管;所述连接管端部设有可插入内镜活检管道的吸引管,且连接管顶部设有第一指环,连接管底部设有第二指环;所述吸气管用于连接负压吸引装置;通过使用拇指堵住所述分气管管口,使得吸引管管口可在负压吸引装置作用下产生吸力吸住胆囊管结石。本发明可以更为方便、可靠地清除胆囊管结石,提高内镜下保胆取石手术效果,降低复发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内镜下胆囊管取石装置。
背景技术
经人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 endoscopicsurgery,NOTES),指使用内镜经人体自然腔道进入腹腔、胸腔、纵膈等各种体腔,进行各种内镜下操作,是一种微创、无瘢痕的新型手术方式,被认为是继腹腔镜之后的第三代微创技术,代表了超级微创治疗时代的新标杆。保胆取石手术是NOTES技术的重要应用范围之一,对比传统的胆囊切除取石术,其主要优势在于不但可以完整保留胆囊功能,而且术难度和风险均显著低于胆囊切除术。
目前,在内镜下的胆囊中取石主要装置为取石网篮、圈套器和内镜吸引,其对于部分胆囊管直径偏小的病人,胆囊管取石十分困难,并且有失败风险,无法取净结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内镜下胆囊管取石装置,可以更为方便、可靠地清除胆囊管结石,提高内镜下保胆取石手术效果,降低复发率。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内镜下胆囊管取石装置,包括相互连通形成三通结构的连接管、分气管和吸气管;所述连接管端部设有可插入内镜活检管道的吸引管,且连接管顶部设有第一指环,连接管底部设有第二指环;所述吸气管用于连接负压吸引装置;通过使用拇指堵住所述分气管管口,使得吸引管管口可在负压吸引装置作用下产生吸力吸住胆囊管结石。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指环和第二指环均与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吸引管与连接管端部连通。
作为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上下贯穿开设有沿连接管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口,且连接管内滑动插接有滑管;所述滑管一端连通吸引管,滑管另一端通过可伸缩的波纹管连通吸气管;所述第一指环和第二指环均贯穿对应的条形口与滑管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分气管内径大于吸引管内径。
作为优选的,所述吸气管呈朝向管口直径逐渐减小的阶梯状结构。
作为优选的,所述分气管管口沿边缘设有呈外扩喇叭口状的吸盘。
作为优选的,所述连接管、分气管和吸气管外表面进行防滑处理。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内镜下胆囊管取石装置,采用可插入内镜活检管道的吸引管以及相互连通形成三通结构的连接管、分气管和吸气管,通过使用手指扣入第一指环和第二指环,同时拇指堵住分气管管口,可使从内镜头端伸出的吸引管管口在负压吸引装置作用下产生吸力吸住胆囊管结石;且握紧三通结构拖出结石后,可通过放开拇指打破该三通结构内的负压状态使吸引管管口失去吸力放下胆囊管结石;与现有技术使用取石网篮、圈套器和内镜吸引进行胆囊管取石的方式相比,本发明的吸引管直径小,对于胆囊管直径偏小的病人更安全可靠,且手指扣入第一指环和第二指环,配合拇指堵住分气管管的取石动作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操作更方便,提高内镜下保胆取石手术效果,降低复发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2的整体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立体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936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