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造业多价值链协同数据空间的语义网络的构建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293101.7 | 申请日: | 2022-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10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 发明(设计)人: | 韩洁平;赵丹;杨晓龙;顾美玲;闫晶;王敬东;牛羿恒;徐浩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电力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16/35 | 分类号: | G06F16/35;G06F16/36;G06F40/30;G06K9/62;G06F40/216;G06Q50/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24 | 代理人: | 武丹聘 |
| 地址: | 13201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造业 价值链 协同 数据 空间 语义 网络 构建 方法 | ||
1.一种制造业多价值链协同数据空间的语义网络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整合制造业企业自身数据资源、上游企业数据资源以及下游企业的数据资源,形成企业的多价值链协同数据空间,所述数据资源是指企业在生产价值链、制造价值链、销售价值链、服务价值链、管理价值链上的所有数据;
创建领域本体库;
根据所述领域本体库构建所述多价值链协同数据空间的语义网络;
对所述语义网络进行语义网络分析,得到语义网络分析结果;
判断所述语义网络分析结果是否达到预设指标;
若否,则重复上述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业多价值链协同数据空间的语义网络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所述语义网络中发现关键节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业多价值链协同数据空间的语义网络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领域本体库构建所述多价值链协同数据空间的语义网络,包括:
从所述数据资源中提取有效信息;
基于领域本体库并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所述有效信息进行语义化表示;
每两个所述有效信息之间进行语义相似度计算;
根据语义化表示的结果和语义相似度计算的结果,确定出所述语义网络的各节点以及各节点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所述多价值链协同数据空间的语义网络;
从所述语义网络中剔除不恰当关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业多价值链协同数据空间的语义网络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语义网络中剔除不恰当关联,具体包括:
对于所述语义网络中的任意两个关联节点,执行下列操作:
计算当前两个关联节点之间的空间领域相关度;
若计算得到的空间领域相关度小于第一阈值,则判定当前两个关联节点之间为不恰当关联;
断开所述不恰当关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业多价值链协同数据空间的语义网络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领域本体库并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所述有效信息进行语义化表示,具体包括:
采用L(G,L,G)三元组对所述有效信息进行语义化表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业多价值链协同数据空间的语义网络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语义网络进行语义网络分析,得到语义网络分析结果,包括:
计算所述语义网络的语义网络密度;
计算所述语义网络的语义网络可达性;
计算所述语义网络的语义网络中心性;
所述预设指标包括语义网络密度预设值、语义网络可达性预设值和语义网络中心性预设值;
所述判断所述语义网络分析结果是否达到预设指标,包括:
判断所述语义网络密度、所述语义网络可达性、所述语义网络中心性是否同时达到各自相应的预设值。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业多价值链协同数据空间的语义网络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语义网络中发现关键节点,采用以下公式进行:
MPC(i)=M(h)-M(l)=mi(h)-mi(l)
其中,M为关键节点识别框架,h、l为一对互斥元素,h表示fi和gi对节点重要性支撑程度高,l表示fi和gi对节点重要性支撑程度低,θ表示节点重要性概率识别框架,i表示节点,mi(θ)表示节点i重要性高低不能确定的概率,
当MPC(i)的值大于第二阈值时,则判定当前节点为关键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电力大学,未经东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9310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