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锂金属负极、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92567.5 | 申请日: | 2022-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87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涛;肖菊兰;刘洪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4/134 | 分类号: | H01M4/134;H01M4/62;H01M4/38;H01M10/0525;H01M4/139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73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金属 负极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复合锂金属负极,其特征在于:
包括锂离子绝缘层、电子传输通道和锂离子传输通道,所述锂离子绝缘层由锂离子传导率≦1×10-4 m S cm-1的无机物或有机物组成,所述锂离子传输通道由锂离子传导率≧1mS cm-1聚合物、熵弹性模量为1~200 N cm-2的聚合物、锂离子传导率≧1 ×102 mS cm-1的氧化物和硫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所述电子传输通道由金属微米孔阵列的骨架组成,所述锂离子绝缘层覆盖在所述金属微米孔阵列的表面,所述锂离子传输通道将金属微米孔进行填充,使所述锂离子传输通道与所述电子传输通道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锂金属负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锂离子传输通道的锂离子传导率≧1 mS cm-1;所述锂离子传输通道的厚度为1~100 µ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锂金属负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锂离子绝缘层的锂离子传导率≦1×10-4 m S cm-1;所述锂离子绝缘层由高结晶度的聚合物组成,所述高结晶度为结晶度≧50%,所述锂离子绝缘层的厚度为0.5~50 µ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锂金属负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传输通道由电导率≧1×108 mS cm-1的金属组成;所述电子传输通道由银微米孔阵列骨架组成,所述电子传输通道的厚度为1~100 µ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锂金属负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锂离子传输通道的体积在电池充电的过程中变小,在电池放电的过程中变大。
6.一种复合锂金属负极的应用,所述复合锂金属负极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锂金属负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锂金属负极应用于锂金属固态电池和锂金属液态电池。
7.一种复合锂金属负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结晶度≧50%的聚合物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6小时,使聚合物充分溶入有机溶剂中,得到含有结晶度≧50%的聚合物的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 、N-甲基吡咯烷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一种或多种;
(2)在水含量≤0.01ppm,氧含量≤0.01ppm的条件下,将步骤(1)得到的含有结晶度≧50%的聚合物的有机溶剂均匀的涂抹到金属片表面,然后将其在真空干燥箱中,在60℃条件下干燥≧12个小时,随着有机溶剂的挥发,得到覆盖有结晶度≧50%的聚合物的金属片;
(3)用激光将步骤(2)得到的覆盖有结晶度≧50%的聚合物的金属片进行打孔,形成聚合物-金属片复合微米孔阵列,其中金属片微米孔阵列的骨架作为电子传输通道,结晶度≧50%的聚合物作为锂离子绝缘层,所述激光波长在100~10000 nm,所述激光由激光器发出;
(4)将锂离子传导率≧1 mS cm-1和熵弹性模量为1~200 N cm-2的聚合物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6小时,使聚合物充分溶入有机溶剂中,得到含有锂离子传导率≧1 mS cm-1和熵弹性模量为1~200 N cm-2的聚合物的有机溶剂;
(5)将无机固体电解质加入步骤(4)得到的含有锂离子传导率≧1 mS cm-1和熵弹性模量为1~200 N cm-2的聚合物的有机溶剂中,在水含量≤0.01ppm,氧含量≤0.01ppm的条件下,在常温下搅拌≧2小时,得到含有无机固体电解质和锂离子传导率≧1 mS cm-1和熵弹性模量为1~200 N cm-2的聚合物的有机溶剂,然后将其涂抹到步骤(3)得到的聚合物-金属片复合微米孔阵列表面,液态的无机固体电解质和聚合物的有机溶剂将填充到银微米孔中,然后将银微米孔阵列在真空干燥箱中,在60℃条件下干燥≧8小时,将有机溶剂挥发完,得到不含锂的复合锂金属负极材料;
(6)将步骤(5)得到的不含锂的复合锂金属负极材料,与金属锂组成成半电池,然后向不含锂的复合锂金属负极材料电化学镀锂,面容量在10 ~100 mA h cm-2,得到含有金属锂的复合锂金属负极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工业学院,未经成都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9256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