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门把手、车辆以及外门把手的装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88696.7 | 申请日: | 202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18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1 |
发明(设计)人: | 黄一鸣;姜进京;袁灏;汪倩;何志伟;栾佳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5/10 | 分类号: | E05B85/10;E05B7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4 | 代理人: | 范志平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门 把手 车辆 以及 装配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一种外门把手、车辆以及外门把手的装配方法,包括把手底座和设于所述把手底座的平衡块,所述把手底座还设有切换部,所述切换部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所述切换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平衡块能够转动,所述切换部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切换部接触所述平衡块,以限制所述平衡块的摆动。外门把手通过设置位置可切换的切换部,即可将外门把手作为活动把手或者固定把手使用,即同一套把手能实现不同的开启功能,满足不同配置的车型需求,比如低配采用活动把手,高配采用固定把手,从而达到节约模具费、开发费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门把手、车辆以及外门把手的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车门外门把手为活动把手,在车辆解除门锁保险的情况下,拉开门外把手后车门解锁并打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电动车的普及,电动门逐渐兴起,当使用者触发到车门上的感应器后,车门直接解锁,如果是电动滑移门,则车门直接打开,此时外门把手只起到一个固定拉手或布置感应器的作用,无需机械解锁功能,因此也无需作为活动部件存在。
目前,大多车型仍以活动式的外门把手为主,在配设电开门的车型时,通常会全新设计一套固定的外门把手,这种固定外门把手的零件的种类、配置繁多,不利于配平生产和防错管理,开发费、模具费投入较大,且容易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外门把手,包括把手底座和设于所述把手底座的平衡块,所述把手底座还设有切换部,所述切换部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所述切换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平衡块能够转动,所述切换部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切换部接触所述平衡块,以限制所述平衡块的转动。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把手底座设置安装槽,所述切换部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并能够沿所述安装槽滑动,以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槽的槽壁设有滑槽,所述切换部设有凸柱,所述凸柱能够插入所述滑槽并沿所述滑槽滑动。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槽的槽壁和所述切换部,一者设有沿所述切换部滑动方向分布的第一孔和第二孔,另一者设有凸起,所述凸起插入所述第一孔,所述切换部保持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凸起插入所述第二孔,所述切换部保持于所述第二位置。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设于所述切换部;所述安装槽的槽壁设有开孔,所述把手底座还设有弹片,所述弹片设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能够插入所述开孔以分隔所述开孔为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所述弹片能够受力而使所述分隔部脱离所述开孔。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具有导向斜面,所述切换部沿所述安装槽滑动时,经所述导向斜面导向,所述凸起自动滑入所述第一孔或所述第二孔。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操作部,操作所述操作部能够带动所述切换部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所述操作部和所述切换部一体或分体设置。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平衡块设有插槽,所述切换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切换部插入所述插槽。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插槽具有导向斜面,以导向所述切换部插入或脱离所述插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门和设置于所述车门的外门把手,所述外门把手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外门把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外门把手的装配方法,准备组装完毕的外门把手,外门把手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外门把手,外门把手的所述切换部处于第一位置;需要装配为活动外门把手时,将所述外门把手装配至车辆的车门外侧,且保持所述切换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需要装配为固定外门把手时,将所述外门把手装配至车辆的车门外侧,并将所述切换部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886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