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电网峰谷差率的负荷侧交易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88451.4 | 申请日: | 202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9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庄晓丹;沈广;骆希;金骆松;何洁;乔松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4 | 分类号: | H02J3/14;H02J3/24;G06Q10/06;G06Q50/06;G06F1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秋梅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网 峰谷差率 负荷 交易 方法 系统 相关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网峰谷差率的负荷侧交易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方法包括:S1,采集与负荷峰谷差相关的负荷指标数据、负荷指标体系以及获取历史统调负荷数据,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类型;S2,根据评价指标类型建立负荷预测模型,负荷预测模型用于通过交易周期进行分解计算得到多场景交易规模、交易日期、得到月平均峰谷差率;S3,获取当前的年度峰谷差率降低目标,并利用负荷预测模型对预定时间内的用电负荷进行预测后计算并输出计划平均峰谷差率;S4,根据计划平均峰谷差率构建基于峰谷差率的自动交易计划模型并根据自动交易计划模型进行负荷交易。通过大数据分析,设计多元融合高弹性负荷侧交易触发机制,降低用户负荷峰谷差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交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电网峰谷差 率的负荷侧交易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社会用电最高负荷节 节攀升,也导致近几年统调负荷最大峰谷差也在不断升高,例如近三 年最大峰谷差率分别为47.89%、48.35%、49.14%。
而在用电负荷不断增加、用电峰谷差持续增大的同时,由于新能 源在能源占比中的不断增加以及新能源发电本身的不规律性,以传统 火电、抽水蓄能为主的常规调峰方法已不能满足电网调峰要求。调峰 的难度和成本日益增加。
在确立了构建海量资源被唤醒、源网荷储全交互、安全效率双提 升的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建设战略目标后,围绕源网荷储四个电力系 统核心环节,通过灵活规划网架坚强、电网引导多能互联、安全承载 耐受抗扰、设备挖潜运行高效、各侧资源唤醒集聚、源网荷储弹性平 衡、改革机制配套、科创引领数智赋能等八个方面,实现推进多元融 合具体落地。随着高弹性电网配套市场机制建设的有序推进,为电网 调峰提供了主体多元化、内容多样化、灵活性更强的选择。
其中,负荷侧、电源侧和储能侧等多元化资源是融入高弹性电网 市场的多个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研究负荷侧资源参与多元融合高 弹性电网交易的触发机制,扩大参加市场的负荷侧资源规模和调节能 力,逐步减少峰谷负荷差,确保电网安全经济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基于电网峰谷差率的负荷侧交易方 法、系统及及相关设备,以解决现有的常规调峰方的不足,提高调峰 效率,降低调峰的难度和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电网峰谷差 率的负荷侧交易方法,包括:
S1,采集与负荷峰谷差相关的负荷指标数据、负荷指标体系以及 获取历史统调负荷数据,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法根据所述历史统调负荷 数据分析所述负荷指标体系与负荷资源调节之间的相关性后,确定评 价指标类型;
S2,根据所述评价指标类型建立负荷预测模型,所述负荷预测模 型用于通过交易周期进行分解计算得到多场景交易规模、交易日期、 得到月平均峰谷差率;
S3,获取当前的年度峰谷差率降低目标,并利用所述负荷预测模 型对预定时间内的用电负荷进行预测后计算并输出计划平均峰谷差 率;
S4,根据所述计划平均峰谷差率构建基于峰谷差率的自动交易计 划模型并根据所述自动交易计划模型进行负荷交易;
其中,所述自动交易计划模型包括以参与负荷侧交易后的目标月 平均峰谷差率与所述计划平均峰谷差率最小为目标函数及对应的约束 条件,以交易日期、削峰容量、填谷容量为变量;
所述目标函数为:min|目标月平均峰谷差率-所述计划平均峰谷差 率|;
所述约束条件包括日峰谷差率约束、目标月平均峰谷差率约束:
其中,所述日峰谷差率=【(日最大负荷-日削峰容量)-(日最小 负荷-日填谷容量)】/(日最大负荷-日削峰容量);
所述目标月平均峰谷差率约束=Σ日峰谷差率/月天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884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