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园林植物栽培用防护装置及其防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88250.4 | 申请日: | 202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007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郭欢欢;赵建霞;陈晓蕾;付夏楠;侯少沛;黄遵东;吴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欢欢 |
主分类号: | A01G29/00 | 分类号: | A01G29/00;A01C5/04 |
代理公司: | 合肥汇融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41 | 代理人: | 王秀芳 |
地址: | 450007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园林植物 栽培 防护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园林植物栽培用防护装置及其防护方法,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隔绝板,所述壳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料箱体,所述进料箱体的顶端贯穿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箱体的顶部且位于壳体的顶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施肥防护机构,所述施肥防护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电机输出轴末端的螺纹杆。本发明通过施肥防护机构实现对地底根系区域的精确添肥,同时通过掘进施肥机构和出料调节机构的共同配合下实现添肥根系不同深度区域的均匀添肥的效果,各个机构之间配合巧妙,无需对根系进行挖掘添肥,有效保证了植物生长环境的同时,也提高了植物栽培的种植效果,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园林植物栽培用防护装置及其防护方法。
背景技术
园林植物栽培过程中需要对植物进行施肥,但位于日照强度较大或是土壤热容量小的种植区域,植物施肥过程中的水分蒸发快,且跑肥现象严重,不利于植物的生产,因此需要对植物根系进行施肥。
现有的园林植物栽培用防护装置在使用时存在如下技术缺陷:对植物根系施肥时大多是通过挖掘根系附近的土壤进行施肥,此种方式易破坏植物坏根系周边的生长环境,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产,与此同时,不同深度的根系的植物施肥时,施肥量也不能有效的调节,严重影响了植物栽培的种植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园林植物栽培用防护装置及其防护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园林植物栽培用防护装置及其防护方法,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隔绝板,所述壳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料箱体,所述进料箱体的顶端贯穿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箱体的顶部且位于壳体的顶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施肥防护机构;所述施肥防护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电机输出轴末端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侧螺纹套接有与其螺纹适配的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载料斗,所述载料斗沿螺纹套筒的外侧周向等间距设置三个,所述螺纹套筒的两侧对称贯穿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磁吸附块,所述电磁吸附块位于螺纹套筒的上端,所述载料斗的底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筋,所述连接筋位于载料斗的底壁两侧对称设置,两个所述连接筋之间设有引料管,所述连接筋的低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呈环形设置,所述连接套的底壁固定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底壁等间距设置有三个掘进套,所述掘进套的内部设有掘进施肥机构,所述引料管靠近载料斗的一侧设有出料调节机构。
优选的,出料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载料斗底壁的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内顶壁与内底壁均固定安装有永磁吸附座,所述永磁吸附座之间设有弹性气囊,所述弹性气囊的内部中心安装有电磁铁,所述弹性气囊的顶壁与底部固定连接有永磁铁,所述永磁铁的靠近电磁铁的一侧通过弹簧固定连接,所述永磁铁的两侧均通过连杆分别固定安装在弹性气囊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掘进施肥机构包括滑动安装在掘进套底壁的掘进钻头,所述掘进套的中心开设有出料孔,所述掘进钻头沿掘进套的周向等间距设置,所述掘进钻头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振动掘进件。
优选的,所述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中心固定安装有限位套,所述螺纹杆可沿限位套的内部转动,所述隔绝板与底板之间设有可供防护板穿过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径值大于防护板的厚度值。
优选的,所述防护板的底壁固定安装有用于检测掘进深度的压电陶瓷,所述压电陶瓷与电磁铁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欢欢,未经郭欢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882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调味植物油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