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蜡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87679.1 | 申请日: | 202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9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谢萍毅;蔡潇潇;左琦;李春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澳凯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83/00 | 分类号: | C08G83/00;C09K8/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唐亭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蜡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蜡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甲醇和三聚氰胺依次加到反应釜中;其次,向所述反应釜中加入丙烯酸甲酯,在0.3MPa、25℃条件下搅拌24h;再次,向所述反应釜中加入二元胺和丙烯酸甲酯,在0.3MPa、25℃条件下搅拌24h;然后,在25℃的真空条件下去除反应釜中残留的甲醇;随后,在真空条件下升温进行反应,分别在60℃条件下反应1h,80℃反应1h,100℃反应2h,120℃反应2h,140℃反应2h;最后,将反应釜降至常温常压,洗涤、萃取并去除溶剂后即可获得所述防蜡剂。本发明具有优异的表活特性,防蜡效果优异,能为油气开采提供技术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钻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蜡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油开采领域,石蜡是原油中碳原子数在16~64之间的烷烃,在地层中的蜡通常以溶解状态存在。在原油开采过程中,当油层流入井底,再从井底沿井筒举升到井口时,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溶解气的逸出,蜡便以晶体形式析出、长大、聚集并沉积在油管壁和抽油杆上,降低油井产量,同时造成抽油杆过载、油管堵塞、增大油井负荷等问题。我国大部分原油属于高含蜡原油,蜡的质量分数超过10%的原油几乎占整个产出原油的90%,有的甚至高达40%~50%,采取各种措施清除沉积石蜡以及防止石蜡的沉积,是保证油田高产、稳产和提高采收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油田常用的清防蜡技术主要有机械清蜡技术、热力清蜡技术、表面能防蜡技术、磁防蜡技术、微生物清防蜡技术、化学清防蜡技术等,其中化学清防蜡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现有防蜡剂有的防蜡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亟需一种防蜡效果好的防蜡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防蜡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防蜡剂,所述防蜡剂的结构如下式所示:
式(I)。
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所述防蜡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将甲醇和三聚氰胺依次加到反应釜中;
其次,向所述反应釜中加入丙烯酸甲酯,在0.3MPa、25℃条件下搅拌24h;
再次,向所述反应釜中加入二元胺和丙烯酸甲酯,在0.3MPa、25℃条件下搅拌24h;
然后,在25℃的真空条件下去除反应釜中残留的甲醇;
随后,在真空条件下升温进行反应,分别在60℃条件下反应1h,80℃反应1h,100℃反应2h,120℃反应2h,140℃反应2h;
最后,将反应釜降至常温常压,洗涤、萃取并去除溶剂后即可获得所述防蜡剂。
作为优选,所述二元胺为乙二胺或1,3-丙二胺。
作为优选,所述三聚氰胺、丙烯酸甲酯、二元胺的摩尔比为1:42:42。
作为优选,所述丙烯酸甲酯在两个步骤中先后加入的摩尔比为1:6。
作为优选,萃取时采用的萃取剂为丙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防蜡剂的分子结构为超支化大分子聚合物,其具有优异的表活特性,有利于其发挥防蜡效能,提高防蜡效果,为油气开采提供技术支持。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澳凯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澳凯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876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