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体底泥轻扰动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85905.2 | 申请日: | 202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2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平;梁新亚;安太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永清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C02F11/00;C02F11/06;C02F3/30 |
代理公司: | 武汉红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7 | 代理人: | 黄鑫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体 底泥轻 扰动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一方面提出一种水体底泥轻扰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曝气发生装置安装在船体上;S2:将软管的一端安装在曝气发生装置的出气口处,使得软管与曝气发生装置的出气口相互连通;S3:将软管的另一端放置待处理的水域中,并与所述水域的底泥形成高度差;S4:依次开启曝气发生装置和船体,本发明另一方面提出一种水体底泥轻扰动装置,包括曝气发生装置、软管和船体,其中:曝气发生装置,用以产生曝气气体,并设置在船体上;软管,一端和曝气发生装置的出气口相互连通,另一端设置在待处理的水域中,且位于水域内的软管的端部和底泥之间形成高度差以解决扰动机构的体积大,不易携带和安装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境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体底泥轻扰动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201410079077.2公开了一种强化内源营养盐控释的底泥修复曝气装置,包括导流罩;设置在导流罩内的潜水泵、文丘里管、吸气管和至少两个气水排管;和设置在导流罩外的控制柜;文丘里管的一端与潜水泵连通;吸气管与文丘里管连通,并向上延伸至导流罩外;气水排管与文丘里管的另一端连通,气水排管对称地设置在文丘里管的另一端,并向两侧伸展构成机翼状结构;控制柜与潜水泵通过电缆连接。该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曝气方法,能够根据水动力特性及其动态变化优化调控曝气过程,促使体系中溶解氧水平和缺氧微环境的合理分布,实现内源营养盐的有效控释;
采用该发明虽然可以解决底泥扰动悬浮致上覆水浑浊、曝气设备堵塞及噪音的影响的技术问题,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其采用的是通过曝气的方式,改善污泥的水界面的含氧量,可使底泥在局部范围内大量扬起并悬浮在水体中,促使内源污染物的快速释放,同时可以通过改变泥水界面的氧含量和缺氧微环境分布这一矛盾平衡来控制内源氮的硝化-反硝化和内源磷的“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耦合过程。在保持上覆水D0含量一致的条件下,曝气产生的泥水界面扰动对于不同的曝气装置及布置均会有所不同,其直接影响体系中溶解氧水平和缺氧微环境的分布,进而影响内源营养盐的迁移和转化,采用此种方式进行曝气,由于其需要对底泥进行局部范围内扬起,因此,往往需要单独设置一机构对底泥进行扰动,而对于水域较深的地方,该扰动机构的体积也相对较大,对于其安装、拆卸以及携带均不方便;
为此,急需解决现有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体底泥轻扰动方法及装置,以解决扰动机构的体积大,不易携带和安装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水体底泥轻扰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曝气发生装置安装在船体上;
S2:将软管的一端安装在曝气发生装置的出气口处,使得软管与曝气发生装置的出气口相互连通;
S3:将软管的另一端放置待处理的水域中,并与所述水域的底泥形成高度差;
S4:依次开启曝气发生装置和船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从所述曝气发生装置的出气口处打出的为多个大气泡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在执行步骤S2之后且位于步骤S3之前,在软管的端部安装有用以将大气泡流中的一个大气泡分解为多个小气泡的释放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大气泡流为间歇性曝气的大气泡流。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水体底泥轻扰动方法的装置,包括曝气发生装置、软管和船体,其中:
曝气发生装置,用以产生曝气气体,并设置在船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永清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永清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859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