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判别长江与黄河云母类矿物影响范围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79899.X | 申请日: | 202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20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董志成;张丽娜;金秉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应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5/04 | 分类号: | G01N5/04;G01N21/84;G01N1/04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姜宏艺 |
地址: | 51401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判别 长江 黄河 云母 矿物 影响 范围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判别长江与黄河云母类矿物影响范围的方法,其特点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进行野外调研并采集沉积物样品;步骤二,开展沉积物中云母类矿物的分离及分析鉴定实验;步骤三,计算云母类矿物含量及比值;步骤四,筛选建立可用于判别长江与黄河云母类矿物影响范围的指标体系;步骤五,作图分析、判别长江与黄河云母类矿物在物质混合区的影响范围;既可以为不同物源区端元物质的识别提供新技术、新方法,还可以为中国东部海岸带和陆架区物源的判别提供新思路、新借鉴,特别是可以为边缘海沉积物的源汇效应研究开辟新视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沉积物物源判别技术和沉积矿物学研究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判别长江与黄河云母类矿物影响范围的方法。
背景技术
苏北滨海平原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和废黄河三角洲之间,是第四纪时期在河-海交互作用下,河湖相泛滥平原沉积与潮滩浅海沉积交互成层,由古海湾发育堆积形成的宽大平原。学术界普遍认为,作为中国东部陆架海泥质沉积区缩影的苏北滨海平原,是由长江、废黄河等入海河流与潮流共同作用形成。长江与废黄河所携带的泥沙是重要的物质来源。在废黄河最近一次从苏北夺淮入海前,苏北沿岸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长江沉积物的北向分量,由于长江河口北向分量较少,因此,苏北的海岸线长期以来比较稳定。从1128年开始,废黄河夺淮入海,给苏北沿岸带来了巨量泥沙,为苏北滨海平原区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
目前,有关苏北滨海平原形成过程中长江与废黄河物质的影响范围尚有诸多观点。其中,有的认为,弶港以北主要受废黄河影响;有的认为,长江沉积物向北扩散的范围较小,在长江口向北至如东县岸段;也有观点指出,如东县岸段以北为废黄河物质;还有的认为,苏北滨海平原的成陆过程主要受黄河物质控制,黄河物质可一直向南影响至新海孔附近地区;另有观点认为,如东以南的沉积物则以长江为主,大丰以北的沉积物以黄河为主,大丰和如东之间的沉积物则是长江与黄河的混合物;此外,还有的认为,如东以北的沉积物主要由黄河输入,而如东以南的沉积物主要由长江输入。可见,长江与废黄河物质在苏北滨海平原区的影响范围尚未形成一致认识。
特别地,因受粒度、密度、水动力等诸多因素影响,流水所携带的碎屑物质中,板片状的云母类矿物与粒状的石英、长石等矿物相比,其搬运和沉积规律明显不同,云母类矿物往往较其它粒状矿物后沉积。因此,云母类矿物,作为长江与废黄河含量较高的物质,在苏北滨海平原区的影响范围,不同于其它矿物。然而,目前有关长江与废黄河云母类矿物在以苏北滨海平原区为代表的物质混合区的影响范围,尚不清楚。其中,诸如:能够有效区别长江与废黄河云母类矿物的特异性诊断指标体系是什么,如何判别长江与废黄河云母类矿物在苏北滨海平原区等物质混合区的影响范围,仍是中国东部海岸带及陆架区物源识别和沉积矿物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判别长江与黄河云母类矿物影响范围的方法;主要将云母类矿物分离、鉴定分析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应用到以苏北滨海平原区为代表的物质混合区的物源判别中,进一步发展长江与废黄河物质在苏北滨海平原区等物质混合区影响范围的研究方法、手段和技术,为中国东部海岸带和陆架海区不同端元物质的识别及源汇效应研究,提供有益参考和新的思路借鉴。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判别长江与黄河云母类矿物影响范围的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对长江、黄河及物质混合区进行野外调研并采集沉积物样品;
b开展沉积物中云母类矿物的分离及分析鉴定实验;
c计算云母类矿物含量及比值;
d应用统计分析软件作散点图,对比长江与黄河在云母类指标方面的差异,从地质、气候、水动力三个方面分析云母类指标差异的原因,筛选建立用于判别长江与黄河云母类矿物影响范围的指标体系;
e应用统计分析软件作折线图,比较分析物质混合区各采样点云母类矿物判别指标与长江、黄河的差别,判别云母类矿物在物质混合区的影响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应学院,未经嘉应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798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粘结性能稳定的背胶及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无菌大容量液体分装耗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