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流控有源矩阵驱动电路及微流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78520.3 | 申请日: | 202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822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请求不公布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奥素液芯微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王春香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流控 有源 矩阵 驱动 电路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流控有源矩阵驱动电路及微流控装置,包括多个栅极线,用于传输开关控制信号;多个信号线,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第一晶体管,其栅极连接在栅极线上并接收开关控制信号,该第一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中的之一作为输入端连接在信号线,该第一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中的另一个作为输出端;第二晶体管,其栅极连接在所述第一晶体管输出端上,该第二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之一连接在一电源信号上,另一个连接在一像素电极上;存储电容,设置在电源信号和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之间;复位线,设置在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用于对像素电极进行复位。其能够显著提高像素电极的驱动能力,能够通过像素电极对液滴进行精确稳定的操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流控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微流控有源矩阵驱动电路及微流控装置。
背景技术
微流控装置是一种利用介电润湿原理操控液滴的技术,其能实现液滴的产生、转移、混合与劈裂,通过对不同化学的成分液滴进行操控,结合光学、电化学、免疫反应等技术,能实现通用的生化分析平台的构建。
在微流控研究领域中,液滴的调控是微流控芯片操作过程的核心。常规的微流控装置是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通道和微泵阀结构,实现对流体的操纵,这种方式结构复杂且加工繁琐,无法对液滴进行精确稳定的操控,液滴操控的失败率高且操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流控有源矩阵驱动电路及微流控装置,其能够显著提高像素电极的驱动能力,通过像素电极对液滴进行精确稳定的操控,操作简单,减少液滴操控的失败率,提高操控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流控有源矩阵驱动电路及微流控装置,包括多个栅极线,用于传输开关控制信号;多个信号线,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第一晶体管,其栅极连接在栅极线上并接收所述栅极线上的开关控制信号,该第一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中的之一作为输入端连接在信号线,用于接收数据信号,该第一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中的另一个作为输出端;第二晶体管,其栅极连接在所述第一晶体管输出端上,该第二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之一连接在一电源信号上,另一个连接在一像素电极上,存储电容,设置在所述电源信号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之间;复位线,设置在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用于对所述像素电极进行复位;当所述开关控制信号控制第一晶体管开启,数据信号经第一晶体管进入至第二晶体管及存储电容内,此时,若数据信号为高电平,则第二晶体管打开,使得所述像素电极被写入高电平;若数据信号为低电平,则第二晶体管关闭,所述像素电极经所述复位线写入低电平。
作为优选的,当所述开关控制信号控制第一晶体管关闭,由于存储电容的电荷存储作用,所述第二晶体管保持打开,所述电源信号经所述第二晶体管写入像素电极。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微流控有源矩阵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晶体管,其栅极连接在栅极线上并接收所述栅极线上的开关控制信号,所述复位晶体管的漏极或源极中的之一连接在所述信号线上以接收数据信号,所述复位晶体管的漏极或源极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像素电极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开关控制信号输入至复位晶体管内以控制所述复位晶体管开启或关闭;当开关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所述第一晶体管和复位晶体管均开启:若数据信号为低电平,则第二晶体管关闭,所述像素电极经所述复位晶体管写入低电平。
作为优选的,还包括第三晶体管,其栅极连接在栅极线上并接收所述栅极线上的开关控制信号,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之一连接在所述第一晶体管输出端上,该第三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存储电容的一端连接电源信号,另一端位于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之间;其中,当所述开关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三晶体管开启,所述存储电容内储存的电荷经第三晶体管漏出。
作为优选的,还包括第四晶体管,其栅极连接在数据线上并接收所述数据线上的数据信号;该第四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之一连接在所述第一晶体管输出端上,另一个与所述电源信号连接;当第四晶体管开启,所述电源信号经第四晶体管输入至第二晶体管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奥素液芯微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奥素液芯微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785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