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形螺纹感知到位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77731.5 | 申请日: | 202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8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慧静;胡治国;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22 | 分类号: | H01R13/622;H01R13/639;H01R13/641 |
代理公司: | 洛阳华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203 | 代理人: | 李幼龙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形 螺纹 感知 到位 连接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形螺纹感知到位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包括插头壳体及连接螺帽,插座包括插座壳体及设于插座壳体上的外螺纹,连接螺帽的前端内壁设有凸台,插座壳体上沿周向分布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能径向浮动的弹性结构;连接螺帽与外螺纹拧紧配合以实现头座插合的过程中,凸台与弹性结构接触配合,使得拧紧力先增大后减小;头座插合到位后,凸台越过弹性结构并与弹性结构在头座分离方向上止挡配合,实现防松。本发明在头座插合过程中,连接螺帽的拧紧力矩先逐渐增大,然后骤然减小,或同时伴有弹性结构碰撞连接螺帽内壁的声音,以此来通过手感、声音准确识别头座插合到位,从而能适用于盲插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圆形螺纹感知到位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圆形螺纹连接器包括适配插接的插头和插座,插头端的插头壳体上设有连接螺帽,插座端的插座壳体前端设有外螺纹,插头、插座之间通过连接螺帽与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当插头端连接螺帽盖住插座端的色标环视为插合到位,此插合过程需目视判断识别,对于不方便视觉判断的位置无法进行准确识别,可能出现盲插环境下头座锁紧不完全到位的情况发生,最终导致头座插合后信号或电能传输不稳定。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圆形螺纹感知到位连接器,在头座插合时会提供明显的手感提示,能适应不便于视觉判断连接器插合状态的场景。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圆形螺纹感知到位连接器,包括适配的插头和插座,插头包括插头壳体及设于插头壳体前端的连接螺帽,插座包括插座壳体及设于插座壳体上并与连接螺帽配合的外螺纹,连接螺帽的前端内壁设有周向延伸的凸台,插座壳体上沿周向分布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能径向浮动的弹性结构;连接螺帽与外螺纹拧紧配合以实现头座插合的过程中,凸台与弹性结构接触配合,以使得凸台越过弹性结构过程中连接螺帽的拧紧力先增大、再减小;且头座插合到位后,凸台越过弹性结构并与弹性结构在头座分离方向上止挡配合,以起到头座插合后的防松。
进一步的,凸台的前端斜面的倾角设为α,凸台的后端斜面的倾角设为β,则有α<β。前端斜面倾角小则使得拧紧力矩由小逐渐变大,后端斜面倾角大,则使得拧紧力矩骤然减小,凭借此手感能明确判断插合是否到位,且凸起后端斜面倾角大也更有利于防松。
进一步的,弹性结构包括弹性件及球形件,弹性件的底端与安装槽底部连接,球形件设置在弹性件的顶端;自由状态下,弹性件顶端顶推球形件并使球形件突出于安装槽,安装槽顶部具有限制球形件从安装槽中完全脱出的挡沿。
进一步的,弹性件为支撑弹簧,球形件为半球柱。
进一步的,弹性件为弹性胶柱;此时弹性胶柱中可以含有受到压力时能发光的发光材料,凸起挤压弹性结构时,弹性胶柱压缩发光,头座插合到位后,弹性胶柱压缩量变小,则其发光变弱或不发光,以此视觉上可判断是否插合到位。
进一步的,弹性结构为弹片,弹片呈U形片式结构,弹片的安装端设于安装槽两侧开设的对应卡槽内,且安装端与对应卡槽的径向延伸的侧壁之间具有避让间隙。
进一步的,头座插合到位时,球形件在弹性件的支撑作用下与连接螺帽的内壁抵接,此时球形件将碰撞连接螺帽的内壁,发出到位提示的声音,利于操作者判断插合状态。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合理设计连接螺帽的凸台、插座壳体的安装槽、弹性结构尺寸来保证连接器对接时,凸台越过弹性结构过程拧紧力矩变化明显,拧紧力矩先逐渐增大,然后骤然减小,或同时伴有弹性结构碰撞连接螺帽内壁的声音或弹性结构的弹性变化发光,以此来通过手感、声音及光感准确识别头座插合到位,同时在拧紧到位后可以起到防松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777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